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文\福建石油分公司 何银基
持续的高温酷暑天气,让人心生烦躁。在一个同样酷热的日子里,唐代诗人白居易去拜访一个禅师,却见禅师在闷热的房中独坐。便问道:“禅师,这里那么热,为何不换个清凉的地方?”禅师说:“我觉得这里很凉快。”白居易因此成诗一首:“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非是禅房无热到,但能心静即身凉。”白居易感悟到,心房如禅房,一切皆出于心,心静自然身凉。心静,就是闲静之心,当把一切都看透了之后,一切的烦恼不系于心,燠热也就不那么烦人了。
刘勰在论文学创作时认为“贵在虚静”,就是有了闲静之心,才能进入最佳的创作状态。如果身心未能闲静,则很难用一颗虚静之心烛照万物,创作出不朽的佳作。宋代大文豪苏轼为什么人生愈挫诗文愈好?原来,他从蹉跌的哀愁与愤懑的纠结中,坦然地走了出来,格局大了,心胸宽了,自然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中没有了乱七八糟的烦恼和纠结,就能享受浑然与物同体的自得之乐,所到之处尽是美好风景。当天地万物在眼中都变得美好时,在哪里都让人陶醉。他的《赤壁赋》写于被贬黄州之时。他和客人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吹拂,明月朗照,任由小船四处飘荡,把酒赏月,开怀畅谈,顿生羽化登仙之感,欣然答客曰:“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他就这样和友人们酣然入眠于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他的《赤壁赋》也成为千古佳作。
好了,我们这些粗俗之人还是不谈文人的创作,就说我们的人生吧,其实也跟文人的创作一样,有了闲静之心,才能感受自然的和谐与生趣,才能进入人生的佳境。近日翻阅《古文观止》里的《颜斶说齐王》一文,颜斶面对齐王交往的请求和“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的承诺,颜斶毫不动心,坚定地说:“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颜斶这般超脱心境实在令人钦佩,有了闲静之心,追求那种还璞归真、洒脱无拘的生活,心中还有什么锱铢必较,还有什么耿耿于怀呢?在人生的进程中,热也罢,冷也罢,得也罢,失也罢都能始终保持充沛的活力和旺盛的状态。
在这个熙攘喧嚣的时代,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葆有闲静之心很难很难。大家都在马不停蹄地追逐着五彩缤纷的理想,都在拼尽全力跻身于成功的精英世界。一些人本来有一个很现实的目标,但面对周边水涨船高的局面,如果没有一种坚忍不拔的强大定力,就会失去自制力,各种生活所需悄无声息地膨胀成漫无边际的欲望。需要是有限的,而欲望却是无限的。不属于自己的,心生欲念,属于自己的,又盯上更好的;欲望愈高涨,恐惧就愈多,就怕自己得不到,就怕自己被人超越。欲望和恐惧淤塞于心,怎能够闲静得下来?不管走到哪里,不管天气如何,心里都是抑郁难解,都是不舒坦的。
“心地上无风涛,随在皆青山绿树;性天中有化育,触处都鱼跃鸢飞。”生命中一切不必承受的种种烦恼与纠结,就用闲静去一一化解,像颜斶那样“知足矣,归反朴,则终身不辱也。”那么,生活将会是一首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