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者 周丽娜 镇海炼化
郭晓亮,他用了十年时间专研成为Szorb工艺明白人。在第11个年头时,他勇于“跨界”,重新出发,成了新建装置(项目)建设生产准备工作工艺负责人。本着做一行、爱一行的心态,他不断挑战、潜心研究新装置工艺流程和工艺管理方法,为新建装置(项目)一次开车成功不断努力。
十年坚守,终成Szorb工艺明白人
郭晓亮,1982年出生,2005年参加工作,2009年作为工艺技术人员,参与镇海炼化I Szorb的筹建和试生产,由于 Szorb工艺是新型生产工艺,国内外无太多可参照生产运行装置,在第一个生产运行周期,遇到问题和生产难点,“5+2”,“白加黑”是加常便饭,经过技术团队的攻关,确保装置连续运行26个月,刷新当时国内外同类装置的运行记录。
2013年,负责Ⅱ Szorb装置的筹建、试生产,与班组一起查出三查四定问题共计800余项,确保装置投料试车一次成功。
作为年轻的高级工程师,郭晓亮带领技术攻关组,2012年,获公司“停开工标兵”。其主导的QC成果《通关持续技术攻关,实现Szorb装置安稳长运行》获科技进步二等奖。其论文《Szorb工业装置吸附中硅酸锌的生成控制》获浙江省石油学会成果交流会暨第三届青年学术交流三等奖。
重新出发,做好新建装置生产准备工作
2016年,郭晓亮调入炼油老区结构调整提质升级项目管理部。从运行技术到处室技术管理,郭晓亮勇于“跨界”,重新学习炼油干气氢气回收、柴油加氢、裂解汽油抽提、渣油加氢、焦煤制氢等工艺技术,摸索如何做好新建装置生产准备工作。
作为生产准备部工艺专业负责人,他潜心专研,更加注重技术的积累和外延,查隐患 ,促整改,保开工,一切皆为新建装置一次投料试车成功。尽管有着丰富的Szorb装置管理经验,但是ⅣPSA装置的生产准备工作还是难导了“山东大汉”。如何快速转换角色、如何服务好项目组等一系列问题一直困扰着他。
郭晓亮采用了最笨的“三多”即多跑现场、多请示、多沟通。遇到问题,他的犟脾气就上来了,或打电话、或下现场,非要把事情搞清楚不可。新建装置装剂直接影响着装置的长周期运行,郭晓亮提前清理影响催化剂装剂的问题,沟通项目组做好装剂方案的优化,盯牢装剂单位做好装剂相关工作,第一时间协调解决装剂遇到的问题,ⅣPSA装置装剂顺利完成。到老区项目部短短1年时间,郭晓亮组织审查前期基础设计方案累计达到30余项,其提出的专业技术意见为项目今后减少变更奠定一定的基础。
项目组人员技能业务水平直接影响着装置能否一次开车成功。根据总部文件要求,总结ⅣPSA经验,虚心请教相关单位,郭晓亮和他的团队短短半个月就编制出新装置人员培训模版初稿。为进一步提高新装置人员培训模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郭晓亮的犟脾气又上来了,修改1稿、2稿、3稿……等到修改完标点符号,最终定稿的时候,晓亮已经忘记是第几稿了。
“自从来到项目管理部,我的心就和每一个项目、每一个节点紧紧相连,融入在了炼油老区结构调整提质升级改造项目中,感谢团队中的每一个人,是他们让我不断学习和进步”。生产准备部工艺专业负责人高级工程师郭晓亮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