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者 吴茜 管道公司
进入九月,空气中似乎都能嗅到中秋节的味道。形形色色的月饼广告,总在不经意间跃入人的眼帘。超市里的月饼专区,苏式、广式、滇式、京式……各地月饼同场竞技,令人应接不暇。从玲珑剔透的冰激凌月饼到重达4公斤的五仁金腿大饼,从小清新的元祖到高大上的美心,看似“总有一款适合你”。但仔细想来,这些年我们吃过的月饼,多是来自于亲友的相互馈赠、单位的节日加餐,正经八百的自己花钱买几个月饼,早已记不得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
小时候,月饼的包装简简单单,一方白纸,上面印着嫦娥奔月的图案,写着“中秋月饼”四个直白的大字,也没有什么品牌。里面包着八块月饼。月饼一般是白糖馅儿的,也有枣泥、豆沙或是五仁馅儿的,光秃秃的白饼,上面佐以青红丝作为点缀。这种月饼一碰就掉渣,须得小心翼翼捧在手心里小口小口地吃。
后来,父亲在管道公司当时的行政处生活科工作,那时单位办了一家叫做“白玉兰”的面包厂,生产月饼作为福利发给职工,月饼在当时看很洋气,独立小包装,印花广式,有哈密瓜味儿的,也有凤梨味儿的。那时候上学,每个同学的兜里都会揣着几块这样的月饼。只是,再好吃的月饼,吃多了也会腻,有段时间,我一度对月饼产生了恐惧。
六年前,我回到管道公司工作。当年九月参加日仪管道保投产,每天泡在现场学习流程、认识设备,晚上就盖着军大衣睡在草垫子上,听着远处的火车咣当咣当碾过铁轨。“艰苦为荣、野战为乐”的日子过了一个多月,一天在现场,天快要黑了,同事拿来了几个月饼,才知道原来那天是中秋节。从旁边的镇子上买来的月饼又干又硬,里面的枣泥还是苦的。我们几个年轻人蹲在地上,一边啃月饼,一边默默地红了眼眶。
如今,又到了月饼飘香的九月,家乡又开始流行“旗山月饼”——即生产于国营旗山煤矿食堂的月饼。月饼的样子很土,光秃秃的,一碰就掉渣,咬上一口,依稀间穿越了数十年的霜刀风剑。但买的人依旧很多,不少人为此不惜驱车几十公里跑去旗山。倒是超市里包装豪华的月饼无人问津了。的确,在物质条件丰富充盈的今天,人们寻求的不是月饼品类的推陈出新,而是一份永远找不回来的往日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