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王文花近照。受访者供图
王文花是个爱花的人。尽管在深山区村近40年的“当家人”工作已几乎褪尽了她身上女性的柔弱特质,但走进她住了30多年的小院,窗台、屋檐、院子里满布的月季、海棠、向日葵和蝴蝶兰,无不暗示着家中主人的精致。
作为张家口沽源县莲花滩乡榛子沟村党支部书记,王文花40年来一心带群众摆脱恶劣自然环境给当地造成的贫困痼疾,更在京津风沙源治理中,个人造林面积30000余亩。
然而,在大女儿王金红的眼中,作为母亲的王文花很不令人满意。她们时常发生激烈的冲突,双方都伤情至极,只好刻意拉开些距离,用对彼此强烈的思念来维系心中的美好。
“我爱我的妈妈,但很可能我一生都调试不到一个合适的频道,一生都不知如何说出:妈妈,我爱你。”王金红曾在日记里写道。
角色的拉扯
村民们“最贴心的人”,女儿眼中“又怨又渴望爱”的母亲
驱车寻找“榛子沟”很难。
从北京出发向西北行近200公里进入地处蒙古高原南缘、北与浑善达克沙地相连的张家口坝上平原,海拔从华北平原的几十米跃升至1400—1800米。在行驶约370公里后的沽源县莲花滩坝头处,汽车稍向前走,能看到与坝上平原截然不同的连绵高山。
继续向前,一道巨大的沟壑纵向深入,连接至更远的群山。这里已是典型的高山丘陵地貌:农田从山脚下次第升高,直至半山腰甚至山顶。驱车深入沟壑,四下打听。散落在群山间,有5个几乎无人问津的小村。
这里,就是王文花耕耘了近40年的“榛子沟”。
“每发一次洪水,河道改一次,路就改一次。布满石头泥沙的河道难走不说,夏秋汛期的暴雨洪水把河道冲成深沟,人来人往只能翻沟爬坡,货物运输也只能肩扛手提。”榛子沟村民张祥说。
同样困难的还有饮水。泉子沟连个辘轳井也没有,人畜用水全靠一眼山泉,冬天冰封夏天干旱,雨水雪水一倒灌就只能喝黄泥汤。
王文花1990年开始担任榛子沟村村主任,为了解决5个自然村行路和饮水的问题,她无数次去县里、乡里跑资金,一次次给村民开会商议定路线。
“河边修路很难,经常一场山雨后,路就没了模样。我不信邪,带着大家再修。就这么冲了修,修了又冲,也不知修了多少次。”王文花说。
王金红告诉记者,她和母亲很少有属于母女间的亲昵瞬间。大部分时间,她都只能远远地看着母亲被众人包围着。她们之间总是隔着许多人,同一个屋檐下又似乎有很远的距离。她时常被对母亲又怨又渴望爱的复杂情绪所折磨。
“村支部书记这个岗位从不需按时坐班,却也意味着个人生活完全向公众打开。随时有人下乡考察,你要抛下农活马上接待;随时通知去开会,你就要放下饭碗立即起身;随时有老乡来告状,你就要随时摆开架势跟他斗嘴费心。这个家有门也有户,却根本遮蔽不出完全不被打扰的一角。我是妈妈的亲生女儿,但却要自动排位在这所有事情之后。一句‘要懂事’,屏蔽掉我所有的童真。”王金红在日记里偷偷地控诉。
几年后,5个自然村中间修通了一条砂石路。人们又在12公里的砂石路上修了6座桥、9个涵洞。曾因行路极难而出名的榛子沟竟一跃成为沽源县“村村通”水泥路的样板工程。3个村喝上了自来水,其余两个村也家家打了水井。
“她像过自家日子一样为全村百姓盘算。我们几十年都选她做当家人。”村民王文彬说。
王文花连续六届高票当选村支部书记,她是村民们口中“最贴心的人”。然而,与女儿的距离,似乎越来越远。
王金红回忆,她和妹妹自小由姥爷带大,上学时外出住校,同学们都很想家,大家晚上一起哭。但不一样的是,其他同学周末回家会看到日思夜想的母亲,吃到最馋人的饭菜。而她的周末是睡着后还需竖起耳朵,听听外面是不是有动静?妈妈是不是回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