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保障更贴心
关键词:三类五步,网格化管理
村主任殷国华最近特别忙,除了村里的事,他接待了一拨又一拨来参观学习的客人。
前些天,浙江省委党校的现场党课在这里召开。有人质疑,你们提“党建+民生”,是不是噱头,没有“党建+”,民生工作不也得搞吗?
“这有没有可大不一样。”殷国华说,因为党建基础牢,华丰村的民生工作有的放矢,方向更清、底气更足、人心更齐。
“就亲、就近、就便”,华丰村提出网格化管理、党员联系群众服务体系。130名党员,每人联系8—15户,再按支部形成网格,建立网格微信群,随时反映、及时沟通。
去年开始,海宁实行了“双禁”(禁止燃放、售卖烟花爆竹),禁放区域不包括华丰村。然而,一个春节过去,党员李凌松负责联系的8家里,就有村民提出,咱能不能学下城里人,也禁放。陆续地,网格里其他党员也有提议。于是,村里召开村民代表座谈会,没承想,大家都想禁。不过有人担忧:已经买了的烟花爆竹怎么办?村委会又决定,已购爆竹村里统一回收。接下来,制定方案,召开村民大会,全票通过。
2013年开始,华丰村党委创设了“三类五步”民主办事机制,村级事务分通报、恳谈、表决三类,按“党员群众提事、民主协商议事、审议表决定事、定人定责办事、党员群众评事”5个步骤来实施决策。
当然,并非每一次都一呼百应。像几年前,村民刚上楼,总想在房前屋后种菜,村民大会讨论禁种,2/5的村民都不同意。一是自己种菜吃,方便;再一个农民对土地有感情。
咋办?书记朱张金想了个招:辟出几块地,弄个“蔬香园”,每人4平方米,专门种菜。起初,殷国华不太情愿,他更想建个公园。“我们要满足老百姓的需求,得疏堵结合。”在朱张金坚持下,“蔬香园”成了现实版的“开心农场”,意识到绿化好处的村民纷纷要求补栽树种。
心齐气顺促发展
关键词:小微权力清单
“骨头不能被回收,别放在厨余垃圾里。”为了让隔壁90多岁的老人学会垃圾分类,党员顾玉仁和志愿者们多次上门。“在农村,卫生意识、卫生习惯是村民精神面貌最直接的体现。”朱张金说,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所有村民都能做到垃圾自觉分类。前些天,村里还来了献血车,这是村民们看了新闻主动要求组织的,排起的长队让朱张金十分感动。
从2008年当选村党委书记开始,朱张金带领村民整治土地、开发农业项目、建立农村互助合作社。去年,华丰村人均纯收入就达到34185元,今年前三季度,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已达到800多万元,村民生活品质也在向城镇靠拢。
然而,越是发展了,牵涉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越复杂,纠纷也越多。为此,华丰村将干部、党员责任清单张贴在大路上,健全村干部“小微权力清单”,确保村民监督公开透明。除了这些,村里还专门成立了“老娘舅服务队”,调解家长里短,将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今年6月,华丰村成为嘉兴首个“无讼村示范点”。
“华丰村最大的特点是心齐。”朱张金觉得,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因为党建抓得牢,推行任何政策,村民的工作都容易做通。
结束采访的那天,隔壁村的书记刚好过来,他们想和华丰村结对,复制党建经验,“希望我们村也能早点过上华丰村的好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