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70|回复: 1

法制日报:干部考核就怕不科学

发表于 2017-9-27 11:02:3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只要考核指标科学,就应该越细越好,可以让更多的公务人员根据考核办法认真做事,不再投机取巧

  长达90多页的考核指标体系,51个一级指标、113个二级指标,加分扣分标准纷繁……在基层,有些考核量化指标清单多、标准过细,甚至详细得让不少干部感到困惑。考核本应遵循科学的方法,防止“材料旅行”,否则形式会拖累落实(9月26日人民网)。

  这几年,各地对公务员的考核越来越严,越来越细。北京、浙江等地先后出台了规范性文件,对公务员平时考核进行了规范。过去被视作端着“铁饭碗”的公务员群体,将面临越来越细化的考核制度。身在体制内,但是干多干少不再一个样,一些公务人员自然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有人认为,考核过于细化,会使一些基层工作人员把主要心思和精力用在应付考核指标上,而没有时间和精力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了。实际上,只要考核指标科学,就应该越细越好,可以让更多的公务人员根据考核办法认真做事,不再投机取巧。

  对公务员的考核,之前不是没有考核办法。早在2007年,中组部、原人事部就下发了《公务员考核规定》,通过被考核人填写工作总结、专项工作检查、考勤等方式进行,由主管领导予以审核评价。此后,中组部、人社部、国家公务员局又多次下发通知,进一步明确平时考核的原则、内容和指标等。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少有单位真正把这一办法落到实处。

  没有细化的考核办法,给一些人提供了钻空子的机会。像浙江实行的“日志式”管理办法,由公务员自己记录平时工作情况并自我评价,然后由主管领导作出评鉴。有句话叫作“做得好不如吹得好”,有些人工作不怎么样但能吹,再加上文笔好,可以把死的说成活的,方的说成圆的。有些人的日志写得十分感人,不仅吸引了领导的注意,得到好的评价,而且还得到提拔重用。试想,作为分管领导,手下有几十、几百号人,不可能对每个人的工作了如指掌,只能看日志加上平时的印象打分,显然能吹的比老实巴交的人要占便宜。因此,这种粗线条的考核办法十分不科学,反而打击了一些干实事的人的积极性。

  对于公务人员的考核,只要考核科学,就应该越细越好。关键是这个考核办法如何制定、由谁来制定,如何制定得更加科学合理。每个公务员的工作性质不一样,工作量等也都不一样,这个量化指标如何来确定?所以,要想加强公务员的平时考核,首先要把工作任务分解到位,落实阶段性目标。考核时应依照任务完成情况、工作难度等参数来考核,使考核标准更具操作性、考核过程更加规范、考核结果运用更加科学。其次要多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多做些调查研究,才能把精准考核指标用到关键处。同时,也要建立考核工作的监督机制,让考核人员接受群众的监督,减少人情因素,让考核更加公平、公正和公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9-27 13:56:32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