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在日常 强化监督
架起严管“高压线”
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尤其是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离群众最近,权力不大但影响大,从严教育管理理所当然。十八大以来,各地对基层党组织书记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着力解决约束不力、用权失范等问题,推动基层党组织书记愿干事、能干事、不出事。
从严管理首在立规,各地纷纷出台村干部管理办法,从任期目标、年度考核、任职年限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从严管理向日常延伸,各地抓好村党组织书记日常管理,建立健全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推行村干部坐班值班、集中办公、为民服务全程代理、限时办结反馈等制度。
加大监督约束力度,各地制定出台民主评议、离任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强化对党组织书记的监督约束。问责处理动真格,深入整治发生在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贵州开展基层作风巡查、村级财务清理、信访积案化解、打黑除恶等“四个专项行动”;山东在基层党员干部中开展严禁“搞小圈子”等专题教育,并探索不胜任村干部退出机制;广东、江西整治基层干部“微腐败”,着力解决不作为、乱作为、损害群众利益等问题。
关心支持 培养激励
实现干好“有奔头”
“对基层党组织书记既要严格管理,又要热情关心,才能不断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十八大以来,各地坚持从严管理和关心激励相结合,不断激发基层党组织书记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推动他们留得住、干得好。
提升待遇保障水平。按照不低于上年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两倍标准核定村党组织书记基本报酬,为村党组织书记办理养老保险,按照不低于上年度当地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确定社区工作者报酬。湖北村主职干部年报酬超4万元;上海建立“三岗十八级”的岗位等级序列和薪酬体系,按照上年度全市职工平均工资确定社区工作者收入;14家中管金融企业和99家中央企业总部落实了党务干部和经营管理人员同职级、同待遇政策。
加大运转经费保障力度。2016年,中组部、财政部印发通知,对强化运转经费保障提出明确要求。目前,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年均达到10多万元,落实服务群众专项经费的社区达91.4%。各地认真落实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经费税前列支、党费拨返、财政支持等政策,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服务的问题得到较好解决。
强化关心培训、正向激励。各地持续加大从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中考录乡镇领导干部、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的力度,拓宽优秀基层干部成长空间。2016年,各地以乡镇党委换届为契机,普遍推行优秀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和乡镇事业编制人员“三方面人员”进乡镇领导班子。据统计,各地从优秀村干部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4800人,考录乡镇公务员近2万人;从社区党组织书记中录用公务员1809人,进入事业编制的6735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450多万名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正带领着广大党员、群众齐心协力筑牢基层战斗堡垒,党的执政基础愈加坚如磐石,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记者 江 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