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9|回复: 6

[转贴] 读《记承天寺夜游》

发表于 2017-9-30 16:26:5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文\福建石油分公司  何银基


    看到宋代大文豪苏轼的一篇短篇游记,全文仅寥寥八十多字: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月夜游承天寺,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后的事情。“去年花落在徐州,对月酣歌美清夜。今年黄州见花发,小院闭门风露下。”从徐州到黄州,从显赫到落寞,苏轼陷入人生的低谷。遭遇如此重大的人生蹉跌,许多人要不怨天尤人,破罐破摔;要不愤世嫉俗,借酒消愁。而苏轼很快就从孤独和苦闷中走出来了,把自己当作从来就没有当过官的黄州人。这晚在解衣欲睡的时候,看到月光照着门户,就“欣然起行”,找了一个朋友到寺里游玩。这是一种多么洒脱的人生姿态啊,而他的这种洒脱不是强作欢颜的肤浅外在的做作,而是超越功利的深层内在的轻松。他通过对人生意义的终极思考,从执著于功名利禄而获罪招祸中,感悟到不如任性逍遥过一生,从而从功利到审美,从束缚到自由,走出了一条自我救赎的道路。

    承天寺有很多景致吗?看来没有,苏轼笔下唯月光和竹柏而已。在空明的月光下,竹柏影子像水中藻荇一样“交横”,这就够了,在他心中有如仙境一般。今天我们到许多地方旅游,花了很多钱,长途颠簸,即使是在最美的景点,在人山人海的挨挨挤挤中,或者人在景点心系琐事,能够有这样的感受吗?正如苏轼在这前一年的《前赤壁赋》里所说的:“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只有闲适洒脱的心境,才能从平常之中领略到不平常的美,在他被贬黄州之后,又贬惠州,再贬儋州,可不管贬到哪里,处处皆有风景,正所谓“心地上无风涛,随在皆青山绿水。”所以,作者感叹道:“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捷克有句谚语:“悠闲的人是在凝视上帝的窗口”,一言道尽了悠闲之美。一切美丽都是在悠闲中铺展,在悠闲中欣赏,又在悠闲中领略,没有悠闲就没有美。据传,有人在华盛顿做过一项测试,正值赶上班的交通尖峰时刻,请著名音乐家约夏·贝尔站在华盛顿特区的朗方广场地铁站的墙壁前,假扮成街头艺人,带着他价值350万美元的手工小提琴开始演奏。在他演奏的45分钟里,有1097人经过,只有7个人暂停下来,花费至少1分钟待在旁边欣赏音乐,而其他的人几乎都充耳不闻,匆匆而过。约夏·贝尔曾被一个杂志选为“全球五十大最俊美的人”之一,由他演奏配音的电影《红色小提琴》,曾获得奥斯卡奖最佳电影配乐,在测试几天前,他在波士顿剧院演出,一张票平均要100美元。这说明,没有悠闲的心境,再美好的东西也无法入眼入耳,更无法入心;有了悠闲的心境,未必要舍近求远,到处寻访名胜景区。

    如此说来,不知有多少美丽风景遗落在我们身后的云烟里, 有多少美好事物消失在我们流逝的时光里。谁不希望在人生中感受生命之美呢?只是我们没有苏轼那样悠闲的心境,即使没有遭受他那么大的挫折,心里却充斥着就业的焦虑、择偶的焦虑、竞争的焦虑、住房的焦虑、攀比的焦虑……无数的焦虑让人的心境里的悠闲荡然无存,无暇感受身边的美好,虽仙境在眼、天籁在耳又如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0-2 10:23:18 | 查看全部
感谢赵老师的精彩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0-2 10:23:27 | 查看全部
赵老师太给力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0-2 10:23:34 | 查看全部
祝赵老师国庆、中秋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 12:00:43 | 查看全部

回 1楼(煤缘) 的帖子

感谢白老师对专页的一贯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 12:00:58 | 查看全部

回 2楼(煤缘) 的帖子

白老师给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 12:01:11 | 查看全部
问好白老师!双节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