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81|回复: 2

[转载] 浅谈诗歌创作

发表于 2017-10-2 22:54:0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楼主:古不为

  浅谈诗歌创作
  古不为/文

  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虚实相生;情中有境,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形象思维,此乃为诗之根本真谛也。
  就形象思维这四个字,十年前的古不为,与今天的古不为,体会已经截然不同。这是诗歌在表情达意方面,区别于其它文学形式的最突出特点。我们的体会,会随时间,和自己的成长,不断发生变化。而且,不到一定火候,就决然悟不透其真正内蕴。
  真的是万事同理。作诗之法,与交易之法,又是何等相似啊!
  以此作诗根本之法作为向导,而后就是熟读精读自己喜爱的某一位或某几位杰出诗人的作品。古不为的体会是,最好挑选不太流行的作品作为精读用功的对象,那样不太容易陷入审美疲劳。
  然后是边读边写,勤习不辍。此间偶尔能有内行点拨一二,功力必然大进。
  如此经年累月之后,渐可步入诗人行列。
  最后,至于杰出甚至伟大与否,要看各人机遇悟性如何?或许也有点运气成分在里面?
  值得一提的是,网上有一大半所谓的诗歌,严格地说,是不能叫住诗歌的,只能叫住顺口溜,或者分行的散文而已。
  最幸运者,始终有高人指点,可以省却多年摸索之苦,早日晋身成功行列。独靠一己之力探索,除非天资特殊,否者,纵然十二分刻苦,也会历经慢慢苦旅。历览古今名人,许多都是出身名门望族,原因之一就是人脉和财富相衬之力使然。穷苦出身者,必有天纵之才,外加全身投入,如痴如醉,再加一些缘分,方可成其功德。
  给你举一例子:

  我爱你
  无名氏/文

  我爱你呀我爱你
  爱你爱你真爱你
  一直爱到骨头里
  不能一天不见你

  我爱你呀我爱你
  爱你爱你真爱你
  一生一世不分离
  如胶似漆粘着你

  这首所谓的诗歌,过于直白,不含蓄,就是顺口溜,或者叫分行散文。看大诗人白居易怎么写?

  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这就是形象化的诗的语言。
  为了进一步说明问题,古不为给你改写一首中国巨星诗人李白的名诗,让它具有现代诗的味道。顺便说一句,即便是李白这样的中国古代巨星级诗人的许多诗篇,拿当代的诗歌标准来框定,都不能够发表。
  这是古不为昨夜失眠时创作的。如下:

  飘在月夜的情思
  古不为/文

  不忍心去踩碎
  床前明亮的月光
  只静静地坐着
  坐成了一尊佛的模样

  举头看那月亮
  阴晴圆缺了五千年的悲伤
  低头一缕思念
  飞向心中的故乡

  一言以蔽之,无生命的赠之以生命,无形象的给之以形象,不存在的使之能存在,此乃诗之语言表达方式不同于其它文体语言表达方式之本质所在尔。诗之意象者,给无象或抽象的意识以具象或形象是也。这是古不为对诗歌语言的理解和认识。清代的刘熙载“文善醒,诗善醉”的观点,也是对诗歌语言特点的精彩总结。
  语不惊人死不休,意到意外才动手。立意高远,意在言外,言在此意在彼,构思精巧,感受独特,想象新奇,成文必有新意,行文必有创意,别出心裁,独树一帜,都是诗人作品传世的必要条件。
  (2014年1月27日 原创)
  来源于天涯诗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0-3 05:23:52 | 查看全部
值得一读,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4 20:47:31 | 查看全部

回 1楼(关振学) 的帖子

感谢关老师的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