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5|回复: 8

[转贴] 筝拨余韵

发表于 2017-10-7 07:36:5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文\广东珠海石油分公司  姚丽慧

    古有风流雅士弹琴抒怀,今有一台孤琴弦断生愁,轻轻一拂,便有万千尘灰起舞。这台已被冷落将近两年的殘琴,是否正与几千年前的某位仁人志士的那尾断琴惺惺相惜?

    学琴四年有余,这台古筝已伴我三年之久。如今,它似乎也是垂垂暮老了。自从最后那一声激昂的扫弦音落后,自从那一本白纸黑字的十级证书到手后,这台琴便连同我四年的琴涯被尘封、被遗忘了。断弦殘琴,伫成回忆。时隔一轮春夏秋冬,再掀琴布,千疮百孔的孤琴摇摇晃晃地抬起头来,耷拉着肩膀,无助地凝望着眼前人,恍如隔世。两根极细的弦“嘣”的一声抽开来,委屈地蜷缩在一旁。余下的弦都已满布皱纹,斑驳的琴身映出它们通红的双眼,它们的歌喉再不复当年那般清脆悦耳,变得沙哑、无力。这样一副苍凉景象,怎么不叫人心酸、无奈。

    回想这四年来,总是匆匆地赶考,不断跳级。当级别达到顶峰后便拂袖而去。可等到被别人要求弹奏时,却坐在琴前茫然无措,诚惶诚恐。想到这里,总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我不禁扪心自问,弹琴是为了什么?玩乐吗?考级吗?都不是。

    答案在几千年前。

    琴棋书画,琴居首位,可见琴在古人心中地位之高。固然,谁不知道钟子期和俞伯牙共赏《高山流水》时的那种知音难遇,谁没读过王维的“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可谁又能体会陶渊明抚着弦琴时的优哉自在?而在这快乐背后,是否还隐含着一抹凄凉?我国古代伟大思想家孔子精于音律,在他的生活中,琴几乎不离手。孔子在鲁国拜师学琴时,一首曲子学了十几天,却仍不要求学新曲。直到有一天,才终于罢休。原因何在?只因孔子始终在参悟此曲的深意,故而日复一日的地练习、思考。古人沥尽心血参悟琴音中的情感寄托和思想,进而更自如地在琴音中游走。

    反观今日,当我们在弹琴时,是否能够领悟几千年前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倾注于此曲的那位琴师心中所想?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之外,我们不妨静坐于月光之下,取一把琴,缓缓地弹拨一曲,不为哗众,只当孤芳自赏,倾听穿越世纪而款款走来的天籁之音,荡涤出心中的清风细雨、琴声余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0-9 08:34:32 | 查看全部
感谢赵老师的精彩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0-9 08:34:41 | 查看全部
赵老师太给力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0-9 08:34:50 | 查看全部
祝赵老师新的一周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0-9 08:35:31 | 查看全部
祝赵老师新的一周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9 10:35:01 | 查看全部

回 1楼(煤缘) 的帖子

感谢白老师的来访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9 10:36:05 | 查看全部

回 2楼(煤缘) 的帖子

回帖辛苦!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9 10:36:28 | 查看全部

回 3楼(煤缘) 的帖子

问好白老师!周一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9 10:36:49 | 查看全部

回 4楼(煤缘) 的帖子

问好白老师!周一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