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0|回复: 2

第一次看到父亲拄着拐杖

发表于 2017-10-8 15:40:2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首页/每日好诗
第一次看到父亲拄着拐杖
作者: 王祥康 2017年07月12日


我甚至忘记喊他一声“爸爸”
这种老是我一直担心的
仅仅五个月不见  父亲就要依靠
一根拐杖走今后的路吗?
全身压上这根木头  腰弯得厉害
他的病他自己总不承认
我靠上前去  想用肩膀替代冰冷的木头
父亲却固执地避开了
我的肩膀在哭泣
一根木头替我承担了最后的一点点责任
拐杖触地的声音沉闷
紧接着是轻飘飘的脚步声
好像一问一答的两位老人
面对土地  父亲永远也不肯服输
“你去忙你的事”  沙哑的声音
撞得我肩膀重重一颤
我的肩胛骨与父亲手中的拐杖
隔着一道尘土  岁月和温情的距离
而父亲还在颤巍巍向前移去



点评
古往今来,写父母、亲情的诗早已数不胜数,但这样的诗似乎永远也不嫌多,永远也不过时。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它涉及的是最基本、最普遍的人伦情感,它们是永远存在,永远说不尽的。同时,这样的诗往往是发自内心,有真情实感的,艺术性高低另当别论,它们往往首先是能够打动人心的。
这首诗从“我”第一次看到父亲拄起拐杖写起,写父亲的老去、写时间的残酷、写自己与父亲之间的关系,诚恳,自然,表面波澜不惊而内在波涛汹涌,有丰富的情感容量。由此,父亲面对疾病和衰老时的微妙心理,内在的抗争与不甘心,作者本人对于时间流逝的叹息与惶惑等都表达得非常生动、细腻,在个体的情感向度之外同时具有生命、命运的内涵,引人深思。
本诗的长处不在于意象或语言的陌生化处理而在于细节。细节的作用对以凝炼为内在要求的诗歌而言尤其重要,有时一个细节便足以成为整首诗的核心、诗眼,其作用胜过千言万语。本诗的细节描写很成功,首句“我甚至忘记喊他一声‘爸爸’”便真切地写出了看到父亲拄拐杖带给自己的震惊,不无突兀却又合情合理。“拐杖触地的声音沉闷/紧接着是轻飘飘的脚步声/好像一问一答的两位老人”,这样的诗句如非亲历、如非有心,断然写不出,也由此,才更具震撼人心的力量。

特邀点评:王士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3 06:10:37 | 查看全部
感谢赵老师的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4 00:37:45 | 查看全部
非常感谢联西老师光临指导本帖并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