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29|回复: 0

用心“织”出锦绣生活 ——记党的十九大代表、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牙屯堡镇文坡村

发表于 2017-10-8 21:16:5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 光明日报


粟田梅在侗锦培训进课堂活动中介绍侗锦织造技艺知识。新华社发

  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牙屯堡镇文坡村,位于湘桂黔三省区交界处,是侗族大戊梁文化和侗锦文化发源地之一。过去,受各种条件的制约,文坡村屡屡错过发展机遇,全村3101人、116名党员守着青山绿水、美丽侗锦,过着苦日子、穷日子。
  2011年,47岁的粟田梅被推选为原枫香村(2016年,枫香村等5个行政村合组并村成为文坡村)党支部书记。有人悄悄劝她:“村里是个烂摊子,人心又不齐,你就是再有本事也干不好,何必放下现在红火的侗锦生意、安逸的小日子,去操这份心呢?”
  粟田梅不信邪,决心利用自己“非遗传承人”的身份和一身侗锦织造技艺带领群众致富。
  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力发展侗锦产业,辐射带动生态文化旅游、特色种养业”这个想法刚提出,村里就炸开了锅。“织锦原来只是个人爱好,现在拿来谋生,能养得起家吗?”
  面对大家的不理解、不支持,粟田梅没有打退堂鼓。她拿出自己多年积蓄,建立了雄关侗锦坊,敞开大门热情欢迎侗锦爱好者前来学习;她毫无保留地把侗锦织造技艺免费传授给全县及周边县市区的妇女,先后带动4000多人走上侗锦织造的致富之路。参与织锦的妇女年收入最高的有3万多元,平均年增收5000多元。贫困户粟念礼家5口人仅靠丈夫微薄的务工收入生活,日子过得紧巴巴,在粟田梅的带领下,她学会了侗锦织造,月收入达3000元,实现了照顾家人和脱贫致富两不误。贫困户粟召兰,依靠编织侗锦,与丈夫一起把两个儿子抚养成人,去年还建起了新房子。
  发展侗锦产业,让老百姓尝到了甜头。粟田梅乘势而上,筹资成立了粟田梅侗锦合作社,建成了通道县最具规模的“中国侗锦传承基地”,生产的侗锦远销香港地区和新加坡、美国等。现在,全村一年的侗锦产值达到4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由2011年的500余元猛增到2016年的3500余元。
  文坡村侗锦声名远扬,百姓日子渐渐好起来,改善村民人居环境成了粟田梅心中又一个梦想。
  2011年以来,粟田梅和村两委多方争取,先后完成了村级组织活动中心、篮球场、团寨民族综合楼、人饮消防工程建设,新修机耕道和水渠2000多米,修建了500多米的青石板进户路,实施村寨绿化亮化工程,分别在村道和河道种植了桂花树、杜鹃花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2016年,又建成了集篮球场、露天舞台、停车场于一体的700平方米的综合文体广场。
  粟田梅说:“只有用心,才会编织出更好的侗锦,也才能为村民织出多姿多彩的锦绣生活。”
  (本报记者 禹爱华 龙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