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首页/每日好诗
自画像
作者: 峻刚行者 2017年06月07日
天越来越热,落过黑果的女贞树
影子已泼不出,拢到近前
像要掩饰已深藏的脚。院子里的人
继续着光阴,晃出去晃回来
上年纪的人
一整天晃花园里,像个一根根蜡笔
进行失物招领
我也不例外,一头画地上
一头画天上,尽是些别人不知的隐私
来到长安城,脱离庄稼和田地
在城里的水泥地面画出领地
不大不小的房子,不黑不白的车子
一个女人膝下绕两个少男少女,不过
两年前,母亲已画到地下
地上的物证呀,可观瞻或者可怀念
可画在空中的那一部分,已然成为失物
那幅接近真实
或者真相的自画像,为谁认领
出水芙蓉,水是花花是水
举杯明月,杯是明月明月是杯
人仰望天空时,打喷嚏或眼角湿润
相信他定是碰到那个陌生的故人
2017.05.07
点评
这首诗我并未完全读懂,但它的结尾还是让我眼睛一亮:“出水芙蓉,水是花花是水/举杯明月,杯是明月明月是杯/人仰望天空时,打喷嚏或眼角湿润/相信他定是碰到那个陌生的故人”。我觉得好,但又说不出好在哪里。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妙不可言。至少这几句,有禅诗的味道。就整体而言,这首诗也虚实相间,对时空与生命的关系,似乎有许多话要说,但又故意不说透、不说明白,引而不发,尽在不言中。或者,只说表面的一半,剩下的,就交给读者了:你自己想去吧。越是《自画像》,越是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颇像是李商隐的朦胧诗《无题》。 这首诗是流星,亮了一下,只用了你眨一下眼的时间。也许它将重新被黑暗笼罩,延续着寂寞的命运。你感谢它,你长久地记得被它照亮的瞬间,仿佛通体透明。其实它同样感谢你:是你的阅读从黑夜里挖掘到它并且点亮了它。如果你不是一个人,如果有更多的你,更多像你一样的读者,它就不是流星而是恒星了。一首偶然的诗能否成为众人头顶的经典,有时候要靠运气。可不管恒星还是流星,都算运气好的了。更多的诗(乃至更多的诗人)连眨一下眼的机会都没有,就在夜空中流产了。
诗歌走向是多元化,各种风格并存,包括很多反差很大的风格,我觉得这是好事情,每一个诗人、每一个流派都在努力探索新的可能性,这本身就是对新诗的一种建设性,百年中国新诗显得枝繁叶茂,因为不同的树枝都在向不同的方向伸张,扩充着新诗的容量和体积。
对这首需要猜谜的《自画像》(也许可作多种解读,作者掌握的都不见得是终极答案),虽然担心别人是否能读懂或是否有耐心深究,我还是投了赞成票。
特邀点评:洪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