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1|回复: 0

新都

发表于 2017-10-10 00:41:3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首页/每日好诗
新都
作者: 苏晗 2017年06月06日


天色疲弱,像湿皱的宣纸
沥沥地,滤出不撑伞的公交站牌
和那些撑伞的人,并肩站着
干瘪好似越冬的粮食。

中元节刚过,路边满是黑灰的弹孔。
车厢尾部的人衔着手机,啜饮早餐消息
其余的只是观望,留滞在马路对面
目光横陈,被琐事的雨点击打。

其中我暗暗滋生,却不可
乘青烟腾去。更改相貌,静止的四肢
同样裹藏风雪,与众人在墙外飞驰
虚构并一遍遍确认,那伟大中心。

铁的鼓膜。人,倾斜,听玻璃外边
沉重的哈气声,耳廓黏一片潮湿。
是雨吗?那细碎的,被承诺过的,
幸福的闪电难道再次降临。

点评
从标题看,这应该是大题材。可作者却未使用宏大叙事的写法,而是从小处着眼,往细微处发掘,发掘一座城市的灵魂。为了不被大都会之大震慑得手忙脚乱,作者只截取一个侧面:节日刚过的城市,而且是雨景。一场雨使都市焕然一新,像一座新生的都市。雨冲刷了路边烟花爆竹的碎屑,那些撑伞的人与不撑伞的公交站牌并肩而立,其实只是日常生活,在诗人的凝视中却变成风景。这首城市诗,不满足于描摹客观的城市,而力图写出“我”眼中的城市,个性化的城市。其实,所有的城市在实用功能上都大同小异,在被诗人或艺术家赋予审美意义后才彼此独立。此诗令我想到庞德的《在伦敦的地铁车站》:“这些脸的幻影在人群中,一条潮湿的、黑色枝干上的点点花瓣。”(李德武译)现代派不屑于写实,后现代又不屑于抒情,本诗作者也尝试“零度写作”,用曲笔晕染出一座城市雨前雨后的瞬息万变,如梦如幻,就像是莫奈或梵高的印象派油画。但结尾还是让人眼睛一亮:“是雨吗?那细碎的,被承诺过的,幸福的闪电难道再次降临。”没有直白而空洞地抒情,但我们却终于读懂了诗人在克制与压抑之中忍不住泄露的期待,以及莫名的兴奋。
特邀点评:洪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