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首页/每日好诗
我们
作者: 珞玥 2017年06月05日
我们从虚空中来,带着闪电般的疼痛
穿越风暴和黑暗,然后在爱恨交集的叹息中返回
这是我们的开端和结局,无限而短促
但并不是全部。正如:
展翅翩飞不是蝴蝶的全部
电闪雷鸣不是季节的全部
立于山上的我们,看着山下的人群
一批批起来、一批批倒下,也不是我们的全部
其间,还会有风吹过,有雨落下
还会有电光石火、潮起潮落
和一些破碎的欢乐和痛楚
我们,可能会被迫闭嘴,低头,交出骨头和光亮
可能会经历许多劳苦与安息、怀抱与分离、捆绑与反抗
可能还会经过一些小路、旷野、山川和海洋
直到遇见另一个我们,拿出深深埋藏的爱
照亮彼此
直到试着深入身体,穿越一些阴影,触摸到
灵魂,交换香气和光芒
直到再次让我们得以饱满多汁
像一株反复开花结果的植物
像一位起死回生的神
而此刻的我们,可以放下疲惫和沧桑
互相拥抱,彼此相爱
也可以走下山去,走到人群中去
甚至可以,一声叹息
返回虚空
点评
新世纪有个散文诗群原叫“北土城”,我建议用“我们”这个名称,果然叫响了。至今仍记得灵焚执笔的“我们散文诗群”宣言:“我们”不仅是一个群体概念,不仅是一种流派追求,“我们”更是一种态度、一种觉醒,一种呼唤……读到这首题为《我们》的诗,联想起那段往事,倍感亲切。现代主义诗潮兴起之后,诗中有“我”,却很少出现“我们”,诗人热衷“小我”,却忽略“大我”,其实是张扬个人主义而疏远集体主义。固然为当时诗坛注入清新之风,对假、大、空有所反拨,但所有诗人都抒写个人经验、个体情绪,难免显得单调、缺乏厚重,于是,社会上又开始呼唤大写的诗、大写的诗人。从“我们散文诗群”的红火,到这首以《我们》命题的诗,诸如此类,都能看出诗人日渐滋长的雄心:不只满足于个人言说,还渴望为诗人群体代言,为其它社会群体代言,乃至为人类代言。就拿这首题为《我们》的诗来说,从标题到内文,若把“我们”全置换成“我”,或许也能成立。但其中最关键的诗眼:“互相拥抱,彼此相爱”,将因孤掌难鸣而不得不删去。如果没有“互相拥抱,彼此相爱”,每一个人都只是孤独甚至绝缘的个体。正因有了“互相拥抱,彼此相爱”,许多个“我”才能凝聚成“我们”,许多个“小我”才能借助“大我”的力量,得到理解、唤起共鸣。全球化时代的全人类,需要团结与包容,同舟共济。诗人群体何尝不是如此呢?这也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在经历了孤立主义导致的边缘化之后,开始抱团取暖、开始继承传统,所有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诗人,都属于“我们”。“我们”因海纳百川而强大。“我”因有“我们”作为背景而不可忽略。
特邀点评:洪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