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31|回复: 0

  创业青春成长在“杏鲍菇”中   ——记返乡创业女大学生刘敏

发表于 2017-10-10 20:11:2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 新华日报

  创业故事
  她,2009年大学毕业应聘到一家杏鲍菇外贸公司工作;
  她,2012年辞去万元月薪回到农村家乡创办杏鲍菇栽培企业;
  她,2016年凭创业项目“食用菌健康美食的开发与推广”,获第二届“中国创翼”青年创业创新大赛“金翼之星”奖;
  她,就是连云港市赣榆区返乡创业的女大学生刘敏。
  创业绕着梦想飞
  2009年,刘敏从江苏科技大学英语专业毕业后应聘到一家外贸公司,从事杏鲍菇外贸出口工作,月薪1.2万元。工作3年后,面对不菲的收入,刘敏却萌动了辞职创业的念头。这主要由两个因素激发。一是,她对杏鲍菇产销行情有了较深的了解。更重要的一点,她有着浓厚的故乡情结。她的家乡赣榆黑林镇属革命老区,也是石梁河水库库区移民地。虽然总体贫困落后,但位于国家级珍稀植被保护区,多丘陵低山,水质好,自然条件利于发展属于高效农业范畴的杏鲍菇产业。经过深思熟虑,取得家人理解和支持后,她下定决心返乡创业,致富家乡。
  决心只是实现梦想的一个方面,付诸实践却面临重重困难,最困难的是创业资金短缺。在赣榆区人社部门的帮助下,刘敏申领了创业小额担保贷款30万元,并协调相关金融机构,获得贷款20万元。创业初期的200多万元终于到位,刘敏深深地舒了一口气。2012年5月,刘敏的兴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两排杏鲍菇标准化大棚建成投产,年底第一批杏鲍菇“新鲜出棚”,顺利打入市场,当年盈利33万多元。
  升级围着市场转
  刘敏启动创业之时,正是国内杏鲍菇栽培生产的“黄金时代”。但到2015年初市场却骤然起变,杏鲍菇价格和利润急剧下滑,很多杏鲍菇生产企业纷纷倒闭。在行业寒冬面前,刘敏尝试杏鲍菇深加工,进行产业链化生产。
  2016年,刘敏投资兴建了连云港磨圣如食品有限公司,采用国内先进自动化生产线,主要是开发食用菌酱类以及食用菌开袋即食的风味即食品,年加工食用菌2000余吨,产值达4000余万元。今年6月,又投资4000万元进行食用菌加工工程二期扩建,明年初建成后将实现鲜菇年产1.6万吨的规模。
  刘敏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在原有线下营销的基础上,主动与线上生鲜合作,扩展到电子商务新模式,企业与阿里巴巴、京东及亚马逊等国内外电商平台都有良好合作。目前,她的销售网络遍布全国13个省、直辖市,年产杏鲍菇鲜品8500余吨,其中线上销售800余吨。
  带动就业亦初心
  “如果说我现在也算一个创业成功的人,那么我就不能忘记还没有脱贫致富的乡亲们。”刘敏公司所在地黑林镇河西村偏远落后,男性劳动力多外出打工,留守妇女居多。刘敏的企业先后吸纳返乡农民工和留守妇女146人就近就地就业,人均月收入4000元左右,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0人。为了兼顾员工农活、家务等情况,她的企业实行弹性工作时间,优先灵活安排他们的工作岗位和工作时间。
  刘敏还牵头成立“连云港赣榆春林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吸纳农户入社。农户种植的杏鲍菇除了自销,其余的全部由刘敏回收,每户年增收2万余元,创造了带动412户农民脱贫致富的佳话。
  目前,刘敏的企业在当地形成800余亩食用菌的种植基地,促进了当地农业加快从传统向高效转变。 张 明 王志军
  (连云港市赣榆区人社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