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首页/每日好诗
京都逢故人
作者: 风波一叶舟 2017年05月26日
莫问北漂事,十年滋味深。
未曾迁户口,岂敢改乡音。
额上风兼雨,杯中古到今。
华灯光影暗,知是夜沉沉。
点评
晚唐韦庄诗云:“往来千里路长在,聚散十年人不同”。升沉之路各异,容颜之衰咸同,十年的时间,足以改变很多事情。“我”在京城与阔别十年的故人相逢,自有一番惊喜与感慨。此诗却脱略“惊喜”,仅着眼于“感慨”,抒写北漂情味。
故人相见,寒暄之间,问起近况如何,自是人之常情。落笔“莫问北漂事,十年滋味深”,则多年困顿,似有不忍言者。“滋味”虽不忍言,仍须勉强言之,故承以“未曾迁户口,岂敢改乡音”,既坐实“北漂”的身份,又吐露对故乡的眷念,此“故人”必自故乡而来,由此并可知,诗题中的“京都”,即今之北京城也。颈联荡开一笔,“额上风兼雨,杯中古到今”,上句虚写,下句实写,虚实相间:额头上留下长年风吹雨打的痕迹,往事历历,虚中有实;呼酒买醉,谈古论今,实中有虚。从酒馆出来,但见“华灯光影暗,知是夜沉沉”,生活常识告诉我们:灯愈明则影愈暗,醉眼朦胧的“我”尚不失清醒,知道这时夜已深了。不言情绪,寥落之情自然而然地倾囊而出。“夜沉沉”未尝没有象征意味:前途未卜的惶惑,充溢于字里行间。
古人“同题之作”,多借此抒发思乡之意与归隐之情。如唐朝吴融《长安逢故人》:
岁暮长安客,相逢酒一杯。眼前闲事静,心里故山来。池影含新草,林芳动早梅。如何不归去,霜鬓共风埃。
诗写一年将尽,与故人在长安相逢,饮酒话旧,岁月静好,故乡山水之思涌上心头,情不自禁地憧憬池含青草,梅绽芳林的美丽春光,归思难禁。结尾反问:如何年已迟暮,还不回到家乡,而久滞于长安的风尘之中呢?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又如郎士元《长安逢故人》曰:
数年音信断,不意在长安。马上相逢久,人中欲认难。一官今懒道,双鬓竟羞看。莫问生涯事,只应持钓竿。
首联叙述惊诧于在长安偶遇中断音信数年的故人。额联特写,“马上相逢久,人中欲认难”,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相认踌躇的心理。何以如此呢?颈联上句言倦于仕宦,下句叹岁月如驰,交待因容颜的改变,一时不敢相认。尾联承前,直抒胸臆,表达还乡归隐的愿望。
将三首诗草草对勘,我们不难发现《京都逢故人》效法古人、推陈出新的痕迹及其不足。“我”虽然思乡,但决没有古人诗中流露出的或还乡或归隐之类老套,也没有美人迟暮之感,盘桓于心者是“未曾迁户口”这一颇具时代特征且为古人所不可梦见的细节,堪发一噱。再者,古人诗切于情事,语不虚设,而此诗多浮泛之词,如“滋味深”“风兼雨”“古到今”,都是比较隔膜的语汇。“额上”与“风兼雨”、“杯中”与“古到今”连缀到一起,亦有凑句之嫌。从结构上说,古人诗一气呵成,环环相扣,圆转而流畅,此诗则下笔突兀而承转略显生硬。今人作旧体,如何“推陈出新”,确实尚有一段遥远的路程要走。
特邀点评:莫真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