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四十载创业,彰显劳动者本色
作者:张波 蔡清泉 彭娇妍
截止5月18日,中国石化荆门石化从1970年5月18日建厂至今的四十年间,累计向国家上缴税收207亿元,加工原油10288万吨,为社会提供石化产品超过9000万吨。预计,今年荆门石化将成为长江中上游炼化企业中首家年加工量达到500万吨的企业,销售收入将超过240亿元。
在荆门石化职工 “蚂蚁啃骨头”、“芦席棚制氧气”、“人拉肩扛”创业精神,和 “敬业爱岗、实干兴厂”企业精神下,荆门石化从1970年建厂之初的“建立岗位责任制”起步,开展“学大庆”、“全面整顿”、“建立经济责任制”、“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加强基层建设达标”、“抓管理上等级”、“企业达标”,实现了从建立正常的管理秩序到规范化管理的转变。生产装置由建厂初期的10套增加到现在的43套,炼油加工规模从最初的250万吨/年增加至600万吨/年,成为中国石化系统内加工手段较为齐全、生产灵活性较大的企业,成为中部地区最大的润滑油基础油、石蜡生产基地。
立足“三基”工作的长效机制,荆门石化职工先后建立了“质量管理、计量管理和HSE管理体系”、实施“内控管理”和“全面预算管理”、应用“ERP、MES”等信息化管理手段,使企业管理实现了从传统管理到传统与现代管理的有机融合、从规范化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变。加工能力成为中国石化系统内加工手段较为齐全、生产灵活性较大的企业,成为中部地区最大的润滑油基础油、特种石蜡生产基地,产品除了以燃料油为主,还有润滑油(基础油)、溶剂油、化工原料、石蜡、沥青、石油焦、液化气、聚丙烯等9大类、44种、100多个牌号,部分产品远销国外,并获得免检。
在完善的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下,荆门石化积极发挥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作用,集思广益,通过自主创新和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发应用了在全国同行业牌领先地位的催化裂化Ⅱ型工艺等4项新技术;生产出符合美国石油学会计师(API)标准Ⅱ类的高粘度指数重质油及光亮油,替代进口并填补了中国石化在高端润滑油基础油生产上的空白。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5项、省部级科技成果43项,自主创新技术20余项,开发新产品100余种,12项技术和产品获国家专利授权。其中,“采用六种新原油研制并工业化试产成功符合国际水平的喷气燃料”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带外循环管的烧焦罐式高效再生技术”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和中国石化科技进步一等奖。
这种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办企业的管理思路,从荆门石化的优秀职工队伍中,先后涌现出3名全国劳模、6名“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47名省部级先进典型等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企业也因此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厂务公开先进单位、全国环保先进单位、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全国普法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等40多个国家级荣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