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1|回复: 1

你眼里的风景,我心里的家

发表于 2017-10-12 19:24:5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你眼里的风景,我心里的家
来源:工人日报
本报记者 卢翔 2017-10-12
对于在旅游景区从事服务业的外来务工者来说,游客眼中的风景,就是他们心里的家。
从农村到城市,从陌生到熟悉,打拼、成长、融入。慢慢地,他们心里的边缘感消失了,“我们过上了和城里人差不多的生活。”接受《工人日报》记者采访时,他们这样说。
茶艺师的幸福时光
几片茶叶在清澈澄红的液体中舒展、下沉,三起三落。冷丽峰右手托着手中的茶壶,倒茶的动作娴熟而又优雅。她把一杯杯刚泡好的红茶送至客人跟前,面带微笑。
国庆节期间,冷丽峰只休了三天假,她把大部分时间留在修水县茶文化馆里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修水县位于赣湘鄂三省交界处,又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吸引了很多旅客。“游客们来修水玩,看看碧绿的树、环绕的山,再喝一口我泡的茶,多好的生活啊。”冷丽峰说完便“哈哈”笑起来。
当上茶艺师不到半年的光景,冷丽峰就已经完全熟悉了茶的种类和各类茶的泡法。修水,在别人眼中只是风光秀丽的地方,而在她心里早已经是温暖的家了。
冷丽峰来自修水县古市镇,早年在上海、江西九江打过工,做过导游,2014年结识了现在的爱人邓超,便有了在修水稳定下来的想法。当时,她仍然在九江做导游,怎么真正融入修水是她一直考虑的问题。
机缘巧合之下她得到了在修水茶文化展示馆做讲解员的机会,“先是在县城的茶叶店和茶馆培训,培训合格了才能来这讲解。”冷丽峰说,文化馆其实是修水县的一个旅游景点,茶文化讲解员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名导游,这让她干得很得心应手,精研泡茶的技艺又有了这茶艺师的身份。
“我们文化馆的每一砖每一瓦都是从浙江搬迁过来的,我们老板长年奔波,干脆就把家搬过来了。”2011年,一名浙商将古宅搬迁至此,一是保留了茶文化,二是把家留在了身边。这让冷丽峰很受触动:“你们可能来这里是旅游,是欣赏修水的好山好水,可是对于我来说,修水已经变成了家。”
服务员的舍与得
早上7点,结束一天轮休的熊晓玲像往常一样骑着电动车从南昌市西湖区的家里出发去上班。国庆期间,宾馆招待的客人更多了,她在路上随便买了两个包子当早餐,20多分钟后到达上班地点——江西惠苑宾馆。熊晓玲原本只是宾馆一位默默无名的服务员,但前段时间因其拾金不昧的事迹被媒体报道,成为宾馆的“明星”。
今年52岁的熊晓玲被同事们亲切地称呼为“熊姐”,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在打扫房间,地板上堆着一堆她刚换下来的床单,她停下手头的工作向记者回忆了当时“捡钱”的情景:她在打扫8435号房间时,看到床头柜移出了大半截,她两次试图把柜子推回原位都无果,探头一看,发现一个铁观音包装盒,里面装着大沓百元大钞。
熊姐清点了数额后发现一共有21万元,“我当时很紧张,人家掉了这么多钱肯定很着急。”家庭并不富裕的熊姐面对21万元丝毫没有动心,而是立即把情况汇报给了经理。经过宾馆工作人员和警察的共同努力,很快便找到了失主。
“不是自己的就不是自己的,拿了也心不安。”熊姐说,她是江西进贤县人,年轻时便来到南昌打工,多年踏实的打拼让她成家买了房,日子过得平淡安稳。
“刚来城里打工时很自卑,只能拼命干活,要在这个城市立足啊。”熊姐说,“后来才明白,能够用双手养活自己的人就是好人,我们和城里人也没什么差别。”
熊姐回忆小时候,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没有时间照顾他们三姊妹,很小就跟着父母在食品加工厂干剥花生、瓜子之类的活挣钱,“你看我一双手就是活干多了,变形了。”说着便向记者展示她那一双手指有点弯曲的手。
换床单、抹桌子、拖地……她手脚麻利地忙活着,略单薄的身影就这样日复一日地穿梭在宾馆副楼的各个楼层间,熊姐依然像往年一样没有选择在国庆节休假,“反正闲着也没什么事做,还可以多挣点钱,劳动创造幸福生活嘛。”她说。
宾馆里接待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异乡人。如今,在南昌城里生活了大半辈子的熊姐早已经和“城里人”没有差别,她的孩子也成为了这座城市的下一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3 16:42:51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