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2|回复: 0

春梦诗

发表于 2017-10-13 12:58:2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首页/每日好诗
春梦诗
作者: 孙文波 2017年05月01日

用歌声诱人的,我们叫他们塞壬。
月亮下树影憧憧的洞背村,一伙青年人
坐在小乐家客栈的院子里弹着吉它,
有人已经迷了心,不想回到独居的清冷的家。
我老了。经验告诉我,有一个我永远
无法进入的世界。我的世界现在由书与回忆构成。
都是久远的事物在左右情感。
只是现在我不想再说什么。我准时用餐,按时就寝。
被梦围困。一个梦里,我坐在剧院,聆听长亭怨慢,
听得流下泪水。另一个梦,我
在不知哪里的山上攀摘荔枝,一步踩空,生生被惊醒。
我瞪大眼睛在黑暗中自省;这样的梦,
用周公解梦能解出怎样的结果?作为无神论者。
虽然不相信冥冥中发生的事情。但是被扰乱的心情,
希望有安慰人的结论——虽然,
结论肯定是:没有结论。这让我觉得,很多时候,
我们其实是自己的塞壬。世界的诱惑
那么多,生命又特别短暂。让我觉得,即使
在梦中,我们也置身于危机四伏的世界。





《春梦诗》写出了一个老人对弹吉他的年轻人的陌生感。他乐于回到独居的清冷的家,是因为“久远事物”的尊严,然而这也并不担保他可以安居于此种尊严,他被“春梦”惊扰。梦境使中间的诗句飘忽。关于解梦,“没有结论”的结论是:“很多时候,我们其实是自己的塞壬。”对人性和生命短暂的洞察,清冷的表述,刻骨到不容置疑,不必强调。“我老了”至此已获得智慧的尊严。“语言的活法”一旦让我们觉察到智慧的底蕴,反诗意就成为诗意,行为性就成为艺术本身。然而作者并没有明确的方案,他只是感而不兴,是随时间而来的智慧让诗性兴起来,兴的价值淹没于“写作”的日常性中,有待辨明。
“语言的活法”是指“世界由书与回忆”构成,诗人生活在由历代书写包裹、反复唤醒并修正自己回忆的世界中,“都是久远的事物在左右情感”,这种决绝的生活、写作方式仿佛一个终生的行为艺术,期间他所写的诗,相当于此行为过程的记录,不应该孤立地审视文本的艺术性。重点在于该行为的意义:为什么他这样生活?是“众人皆醉唯我独醒”(语出屈原)吗?不是。他显然更像“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语出老子)这首诗有意味的地方是,自觉年老的诗人在现实中回避了青春的诱惑,却无法回避梦的扰乱和解梦的诱惑。“作为无神论者。”(注意句号)他还是有进入“无法进入的世界”得到安慰的愿望。“即使在梦中,我们也置身于危机四伏的世界”,他的梦境录式的语言生活就是为此危机世界设计的。


特邀点评:李建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