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首页/每日好诗
倒春寒
作者: 李季 2017年04月26日
我们的目的地是寨子西边的一片树林
那片树林在一座高山之顶
我们爬上山坡 大雾从山顶下来
寒风从山顶下来 风雾中的雨点从山顶下来
我们走得艰难 春天的寒潮使路面变得泥泞
每一个人仿佛都是前往虚无之境的悲伤的囚徒
其中的十六个人 他们必须走稳
他们的肩上 扛着一个刚刚躺进棺材的亲人
2017/3/27
点
评
这首诗的语意简洁明了,结构也不复杂。既没有用纷繁的意象来缀接,从而生成复杂而朦胧的诗境诗意;也没有用变幻多段的句式来串场,从而生发出难以一次性完成的阅读困局。诗歌的述说目标是明确的,情绪行进的线路也清晰,阅读起来,几乎没有任何的语言障碍和情感阻隔。这是送葬仪式的诗化书写,又是季节返潮的美学说明。如此的双线叠加,两种情绪交织并行,才是该诗的新意之所在。“倒春寒”的季节感知,在诗中交代清晰,“我们爬上山坡 大雾从山顶下来/寒风从山顶下来 风雾中的雨点从山顶下来”,这接二连三“下来”的凛冽,构成了倒春寒的气候征象,从而“使路面变得泥泞”,使我们的行走变得“艰难”。如果诗歌只是单纯书写“倒春寒”这一季候,其美学意义也就极为平淡了。当最后一节一出,“其中的十六个人 他们必须走稳/他们的肩上 扛着一个刚刚躺进棺材的亲人”,此诗的境界遽然升华到较高的档次。原来有关特别气候的感悟,最后要凝聚在关于亲人远逝的心痛的感知上;而对于亲人远逝所引发的内心的痛处,又可以回溯到有关那个特别季候的身体和内在感知中。季节感知的书写成为了生命喟叹的自然伏笔,生命感叹的描画又与深刻的季节感知相互应和。这是情绪的交响,又是自然和生命的和鸣。复线交叠,彼此互证,促成了这首诗最终的成功。
特邀点评:张德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