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煤矿,高危行业;矿工,与黑暗打交道的人。常年奋战在千米井下,时刻与大自然作斗争,用汗水乃至热血为人类奉献温暖、开采光明。有人说,他们是为人类开采太阳的人。一代又一代的煤矿工人都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了煤炭事业,有的甚至一家三代人……
三代人的矿山情
经过几次电话联系,庄如军终于同意接受笔者的采访……
当笔者赶到新汶矿业集团公司翟镇煤矿降压站时,庄如军正站在庞大的配电柜前紧盯着控制屏上跳动的数字眼睛一眨也不眨,肥大的工作服套在他消瘦的身体上,细长的头发在水银灯的照射下显得愈发稀疏暗黄。
“您就是庄师傅吧!”
“你看看,你还真来了,我有什么可写的?多大点儿事!”。今年47岁的庄如军见到笔者显得还是有些拘谨。
“庄师傅,您别不好意思,听说你们一家三代都在我们煤矿上干过,您就和我讲讲发生在您家里的故事就行了。”
“刚才工区值班的领导说有人要采访我,还把我吓了一跳呢!嘿嘿……”听说要自己讲一家人的故事,庄师傅的脸上立时就有了笑容,并打开了话匣子。
庄如军的父亲庄绪田,15岁参加革命。从部队复员后到了新矿集团禹村煤矿参加工作,先后干过回采、掘进等工作,因表现突出还曾多次获矿劳动模范、先进个人等荣誉。旧社会煤矿艰苦的井下环境和恶劣的开采条件让人无法想象,由于当时井下没有电,矿工只能用嘴咬着煤油灯照明,先用笨重的锨镐挖煤,再用竹篓将挖出的煤从井下背上来。那时的煤矿工人安全根本没有什么保障,瓦斯爆炸、顶板冒落、工伤、工亡根本不是什么新鲜事。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庄绪田和其他矿工一样,在长期不分昼夜的井底每天都要超负荷地工作十四五个小时以上。那时候父亲是矿上的老八级工人,矿上效益好的时候,每个月能拿到当时最高的79元工资,来养活家里面老老小小的9口人。由于在恶劣的环境里常年劳作,老人家患上了严重的矽肺病,再加上岁数也大了,便于上个世纪80年代退休回了家。庄如军的母亲是一名家属工,为拉扯一家人的生活,早年曾参加过矿上的家属协管会,后来,为了多给家里贴补些家用,就参加了女子掘进队,虽然条件艰苦但母亲还是咬着牙坚持了好几年。
“那时候,父母下班回到家谈得最多的就是今天井里又出了多少炭。母亲受的苦太多了,老人家今年已经77岁了,因为早年的操劳,身体也是一直不大好。”提到老母亲,庄如军的眼角有些湿润。
庄如军是1979年参加工作的,先是在当时的矿务局工程处干了一名机电维修工,三年后,来到了翟镇矿筹备处。那时,矿区正处在最艰苦的筹建时期,矿区周围都是铁蒺藜墙,荒草遍地。住的房子也是用三合板和帆布临时搭建起来的,遇上刮风下雨天就没法住了。当时每人一天的野外补助只有5毛钱,一个月的工资最多只拿到三十多块。后来,矿上的条件慢慢好了,庄如军在矿上找了对象成了家,还在矿上买了房子。
期间,庄如军先后从事过掘进、机电等工作,并担任过压风机班长、皮带班长等职务。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庄如军始终牢记父亲的教导:“抓好安全,学好业务”。因工作的需要,庄如军也意识到,随着矿井装备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只有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才能成为一名称职的机电工人。因此,业余时间庄如军都用来学习专业书籍,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向自己身边的师傅请教,随着业务的熟练,庄如军现在已经成了工区的响当当的“技术大拿”。全区他带过的徒弟就有二十多个,现在也都成了区队的骨干力量。2004年,庄如军参与了翟镇矿井下小灵通无线通讯的设计研发工作,他白天跑现场,每天都会到井下各个配电所和信息基站检查设备运行情况,晚上在家里做实验,最后项目终于获得成功,为井下的3000多名矿工配备了这一高科技的煤矿通讯设备。2005年,他又参与了LED锂电矿灯的研发工作,并获得了多项国家专利和科研创新奖项。
庄如军告诉笔者,他之所以把全部的身心投入到新型机电设备的研发上,就是为了圆自己父辈人的一个梦想,他希望自己这代矿工能够通过不断学习和创新,来改变人们过去对煤矿工人傻大粗黑的印象。
采访期间,庄如军的“小灵通”手机响了,工区通知他到压风机房检查设备,为不打扰他的工作,我们约好晚上到他家里再聊。
庄如军的家就在矿里,晚上八点我们如期而至。开门的是一个满脸稚气、个头高挑的小伙子。“他叫庄震,我儿子,去年技校毕业后才分到我们矿机电工区的。”听到动静,庄师傅从客厅里迎了出来。
这是一座一室一厅的老楼房。一家三口人再加上我们的到来,整个屋子里显得热闹而拥挤。
“庄震,这么年轻就干煤矿,不觉得苦吗?”
“谈不上什么苦,我爷爷和我父亲都是干煤矿的,我从小就在煤矿上长大,对煤矿都有感情了,再说,现在的煤矿条件和我爷爷那时候根本不能同日而语了”。小伙子虽然年龄不大,但看上去很成熟,对于自己的想法一点也不掩饰。
“现在的煤矿和过去怎么不一样了呢?”我们对这个年轻的“小矿工”也产生了兴趣。
“我觉得,现在和过去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现在的煤矿的装备更先进了,制度更健全了、职工的安全意识更高了,矿井的各类监控系统、电控系统、拐弯猴车、单轨吊,从井下到井上,和过去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总之,过去是靠体力,现在是凭脑力!”
“是啊!虽然是一样干煤矿,但孩子这一代真是赶上好时候了”对于孩子的回答,庄如军显然是高兴和欣慰的。
“学习创造未来,技能改变命运”。交谈期间,我们得知庄震目前在矿机电工区从事井下机电设备维修工作,由于善学习、爱钻研,业务水平飞速提高,现在已经成了维修班组的业务骨干。他还告诉我们通过矿上的“职工培训基地”他正在就读山东科技大的机电一体化专业。他想学习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做一个现代化煤矿年轻的技术工人,不辜负父亲和爷爷的谆谆教导,为矿区的发展多做贡献。
采访结束时,庄汝军和庄震送我们下楼,庄如军的妻子还高兴的告诉我们:过一段时间矿上就要盖大楼房了,他们一家早就三口商量好了,等买了新房子就老人接过来,让他们在这里安度晚年……
新汶矿业集团公司翟镇煤矿党群工作部 赵玉栋 国连运
电话0538-7842137 手机13562817428 邮编2712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