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262|回复: 1

[2010年劳模展示] 范文学:靠近我 温暖你

发表于 2010-5-20 10:10:0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 工人日报  

  2007年3月26日,辽宁省鞍山市总工会发出倡议,号召全市职工向范文学学习。这个聚光灯下的模范,是一个来自内蒙古林西县偏僻农村的农民工。

  范文学,鞍山市铁西区环卫处永乐环卫所清运班班长,这个来自异乡的汉子,在原本陌生的城市整整流了13年辛勤的汗水,终于凝结成这个城市的一个闪亮的地标。这里有温暖,他不愿再离去

  1994年,33岁的范文学和妻子刘占华带着两个孩子离开贫困的家乡,到鞍山打工。在建筑工地当力工,到市场上打短工,困难时甚至拣起了破烂儿……范文学不停地换着工作。工资不能保证,还时常受欺负,备尝出外谋生的艰辛。

  1995年,铁西环卫处永乐环卫所需要补充环卫工,范文学去了。一个月只有280元工资,每天干着又脏又累的清运垃圾的活儿,范文学告诉记者,当时他也不愿意干。

  可很快,他在这儿有了与其他地方打工不一样的感觉。逢年过节,环卫所领导到家看望他,还给他送些年货、生活用品什么的。接下来的事儿,更是让他这个漂泊异乡、举目无亲的外地人感动得热泪纵横。

  1998年,他女儿患重感冒,发高烧烧得抽搐起来。范文学吓坏了,他抱着孩子跑到环卫所。在这个城市,他谁都不认识,只知道环卫所。环卫所所长叫张肇东,是鞍山市劳动模范。他二话没说,接过孩子,说了声“上医院。”打了一辆出租车奔向鞍山市儿童医院。

  孩子需要住院,费用1000多元,范文学哪拿得出啊!两口子商量了一下,决定开点药回家慢慢治。可这边,张肇东已经给办好了住院手续,钱全是他拿的。当时,范文学两口子哭得说不出话来。

  女儿该上学了,范文学在郊区给孩子找了一所学校,费用是城里学生的一倍。张肇东知道了,向环卫处领导汇报了这件事,又通过私人关系,将范文学的女儿安排到城里的一所小学,费用与其他学生完全一样。

父母生病,他要回家看望,所里给他拿了路费。

  范文学感到了从未有过的温暖,同时,通过劳模张肇东的为人,他也有了新的人生坐标。他下定决心,就在永乐环卫所干下去,就做张肇东那样的人。后来,他妻子也到了这个环卫所。他还从家乡介绍了15个亲戚、老乡到永乐环卫所同他一样当上了环卫工。一个环卫所有这么多同乡,被人们戏称为“亲友团”。社区有他在,居民心里踏实

  永乐环卫所是鞍山市先进集体、市模范职工之家。105名环卫工人,负责着15条主次街道、3个市场、250多栋居民楼和20多个中小学的保洁及垃圾清运,任务繁重。

  人们发现,范文学有了新的变化。他把自己的手推车车厢加高了,为的是每次清运垃圾时多拉点;不管谁的手推车爆胎,他都想着给补好,如果正赶上一起清运垃圾时,他就放下自己的活儿,先帮别人补好胎,宁可自己多干些时间;还有环卫所常用的撮子、笤帚,修理的活儿几乎被他包下了。

  永乐环卫所有一位孤寡老人,是张肇东他们经常照顾的对象,每次所里去老人那里,范文学都要跟着去,帮助打扫房间、打煤坯、买菜买粮。在环卫所辖区外,还有一所“爱心养老护理院”,垃圾清运的活儿也是张肇东带人去干,范文学也照样去跟着忙活。

  2001年的一天,就要调到另一个环卫所当所长的张肇东领着范文学来到“爱心养老护理院”见院长,他把为养老院义务清运垃圾的任务交给了范文学。

  院长叫庞静华,张肇东一走,她的担心就来了。养老院有100多位老人,垃圾量非常大,而且要比一般生活垃圾脏。刚开始成立养老院时,曾经20元一车雇人清运垃圾,可人家干了几天就不干了。后来,劳模张肇东来了,垃圾清运问题解决了,可范文学能坚持下来吗?

  从范文学工作的永乐环卫所到养老院来回有5公里,道不算近。范文学每天早晨3点多到10点半清运辖区垃圾,下午回永乐所清理居民使用的垃圾袋,大约3点多工作结束。下班后,范文学几乎每天都要到养老院来一趟,运走一车垃圾,还把存放垃圾的地方清扫得干干净净。2003年,养老院装修,范文学带着“亲友团”干了两天多,清运垃圾60余车。

  今年农历正月十五,鞍山下了56年来罕见的一场大雪,范文学与其他环卫工们连续奋战了9天,每天都是从早上一直干到晚上八九点钟。他家住的小平房被雪盖住了,孩子几乎出不了屋,养的鸡也被捂在雪里,他都顾不上,分担的主要街道一清完立即带着“亲友团”赶到养老院。他们清理出一条雪道,将几天积攒下来的垃圾一车车运走。

看着老人们寂寞,范文学来清运垃圾时,有时就和老人聊聊天儿,或推着老人的轮椅在院子里转一会儿。

  2006年,范文学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得到3000元奖金,他特意拿出500元,买了毛巾、香皂、牙膏、水果等,每位老人都送了一份儿。

  看着范文学不辞辛苦、任劳任怨地为养老院作着贡献,院长庞静华很是过意不去,她曾专门为范文学准备了两箱鸭蛋,可装车上了,又被搬下来;为他买了条烟,推来推去,还是没要;一次还塞给他50元钱,更是不要。

  2006年3月的一天清早,范文学在清运垃圾时拣到一个皮包,打开一看,里面有8000元钱和一些物品,他赶紧将钱交给了所长。他想,失主丢了这么多钱,一定很着急,他张贴了招领启示,多方寻找失主,第二天,一位姓王的先生来认领了。当他得知拣钱的是一个月收入只有几百元的农民工时,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他拿出500元酬谢,被范文学婉言谢绝。

  2006年,工会安排先进人物旅游度假,范文学是其中之一,可他不去,他说:“我得荣誉,让别人替我干活挨累,我过意不去。”后记

  黑红的脸,憨厚的笑,问什么说什么,不多言不多语,已经在城市生活、工作了13年,可范文学身上依然保持着农民的朴实。

  在环卫所,记者与他交谈,跟着他上分担区、养老院运垃圾,最后又来到他家,一路跟踪采访一路想:每月只有500元的收入(刚涨上来),可却是超常的付出、超常的奉献,到底是什么动力在推动着他?

  在范文学家,同样黑红脸庞,同样憨厚朴实的妻子刘占华讲了他们最初出来打工遭遇的冷眼,到环卫所得到的尊重、关爱,讲到动情处几乎不能自己。

  其实,也不用范文学再说什么了,尊重、平等、关爱、和谐,不是一个人最需要的吗?工作、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这难道不是一个人的力量源泉吗?(顾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0 10:10:32 | 查看全部
4.jpg
  范文学有了新的变化。他把自己的手推车车厢加高了,为的是每次清运垃圾时多拉点。田勇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