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533|回复: 1

[2010年劳模展示] 我们的榜样:谢元立——焊花飞舞中谱写精彩人生

发表于 2010-5-20 10:17:3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转向架制造中心焊接车间机械手班班长谢元立,22年来,立足本职岗位,刻苦钻研焊接技术,先后获得吉林省特等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1988年职高毕业的谢元立被分配到长春客车厂焊接车间,成为水箱工段的一名焊工。第二年,谢元立参加全厂技术大比武,获得“焊工状元”称号。1999年,公司引进焊接机器人,并实行机械手操作工竞聘上岗,早有准备的谢元立脱颖而出。克鲁斯焊接机械手采取双丝焊接工艺,比以往的单丝焊接技术效率提高一倍以上。这台机械的编程就是由谢元立独立完成的,而以前这项工作都要高薪聘请国外专家才能完成。

    2000年,谢元立当上了机械手班班长。他编写了《焊接机械手智能编程法》、《机械手焊接参数综合手册》等实用性较强的资料。他把现场当作课堂对员工进行培训,现在已有40人获得了国际认可的欧洲焊接资质证书。

    这些年来,谢元立获得了很多荣誉,但谢元立却一直保持了一份平常心。谢元立说,我觉得荣誉只是对我过去工作的一种肯定,这份荣誉在我身上我也感觉是沉甸甸的,我应该付出努力来符合我这种荣誉。

来源:中央长春电视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0 10:19:17 | 查看全部

电焊工谢元立:焊花飞舞写人生

来源: 人民日报
6.jpg
谢元立在操作焊接机器人设备。记者 李增辉 摄


    尚未踏入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转向架制造中心的大门,砂轮打磨声、铁水爆裂声,声声入耳。走进焊接车间,耀眼的蓝色电弧光映衬下,焊花四溅,一排排焊接机器人正有序运行,身着蓝色工作服的技术工人拿着视校器,紧盯着焊点。一个肤色暗红的男子正在工作通道巡视。他就是谢元立,焊接车间机械手班班长。

    技术工人 适合自己的岗位就有奔头

    20多年前踏进电焊工这个行当时,谢元立并不觉得自己的人生也可以精彩。

    当年,谢元立高考无望,在父母的劝说下来到职业学校铆焊班,“学门吃饭的手艺”。看着工人师傅穿着没有衣服模样的“油包”,脸上黑黢黢地淌着“油汗”,谢元立觉得人生一片灰暗。可生活总要继续,父母日夜操劳,自己得养活自己,谢元立慢慢转变心态。1988年,他被分配到长春客车厂焊接车间,成为水箱工段的一名焊工。

    谢元立知道,饭碗端得稳不稳,要看活干得好不好。凭借在学校掌握的基本功,加上虚心向师傅们请教,他很快就掌握了薄板不锈钢和镀锌钢板压力容器的焊接技术。1989年,谢元立参加全厂技术大比武,获得“焊工状元”称号。

    这是谢元立工作中获得的第一个荣誉,一种无法描述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油然而生,他觉着有奔头了。工余时间,他天天从废料堆里找来料件苦练技术。1995年,25岁的谢元立被任命为水箱班班长。当上班长第一年,水箱班就实现了“千个水箱不泄漏、万米焊缝无缺陷”目标,步入先进班组行列。

    如今,从普通工人成长为公司的“金蓝领”,薪酬水平远超普通管理人员,谢元立知道,像他这样的技术工人越来越吃香了。

    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有多大?当初,谢元立想分个好单位,有个体面工作,最终,他选择了脚踏实地干好电焊工。他说,人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自己瞧不起自己,干适合自己的工作最重要,一样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机遇垂青 有准备的人才能挑起重担

    谢元立的闺女说爸爸的脸皮厚,为啥?原来,闺女有一个任务,每隔几天给谢元立揭脸皮。谢元立说,这是职业病,焊接时脸被灼坏了。“就是脸皮厚,说话不算数。”谢元立的妻子插话。谢元立知道妻子的意思,他无数次答应带闺女去旅游,可因为工作忙,闺女都13岁了,至今未成行。

    “不能放松呀,不然就落伍了。”这些年来,谢元立不敢有丝毫松懈。1996年读完大专,今年又获得了大连交通大学本科学历,谢元立觉着,积累起的知识能帮助他把握人生中的机会。

    1997年,听说公司计划引进焊接机器人,谢元立敏锐地觉察出机械手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他开始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咬牙学习最头疼的英语,琢磨计算机编程。1999年,公司正式引进了焊接机器人,并实行机械手操作工竞聘上岗,早有准备的谢元立脱颖而出。2000年,他当上了机械手班班长。

    在车间里,谢元立很少有坐着的时候。晚上在家,闺女做作业,妻子收拾家务,他就坐在大鱼缸前,看着鱼儿自由自在地游,一言不发,一坐半小时,心静了,累也消了。

    谢元立说,没有前面的吃苦受累,哪有今天的位置和荣誉。

    人生价值 在平凡的岗位上日积月累

    这些年来,谢元立获得了很多荣誉,小到车间,大到国家,他最看重的是2008年转向架中心建厂20周年颁发的“优秀建设者”称号。“‘建设者’多贴切,我一生的价值都包含进去了。”谢元立觉着,人生的价值不是一两次耀眼的成功,而是在平凡的岗位上日积月累。“要相信自己创造的价值不比别人少,在岗位上干出平均水平以上的价值,人的一生就没什么遗憾。”

    “我的价值就是电焊这手活,把焊接钻深钻透了,价值就提升了。”2004年,转向架中心组建了“谢元立技术创新小组”,几年来,几乎完成了所有车型的侧梁焊接程序编制。2007年,时速200公里的动车组在公司投产,“谢元立技术创新小组”升级为集程序开发、人员培训、技术创新于一身的“谢元立创新团队”。机械手班从原来一名焊接技师,发展成拔尖人才2名,高级工人技师4名,工人技师9名,一步步成为亚洲最大、实力最强的机械手群。

    2008年,谢元立被安排到清华大学培训。学习中,他把这些年工作积累的思考和认识总结出来,独立编写了《快速轻轨侧梁六步编程法》、《机械手智能编程法》、《机械手焊接参数综合手册》,为大型焊接程序的编制摸索出理论基础。

    车间里,抚摸着整齐堆放的京沪高铁列车构架那平整光滑的焊点,年近四十的谢元立露出了笑容。单位今年要实行强制休假,他打算带着一家人坐动车去北京看看。谢元立说,这次下了决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