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90|回复: 1

[深圳新闻] 自家榨油能否保证安全? 专家:杂质毒素难除

发表于 2017-10-13 16:20:5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自家榨油能否保证安全?
  
  越来越多的人重视食品安全,于是很多人开始“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不仅馒头、面包、饺子等自己在家“DIY”,就连油也要在家自己榨,网上大火的家用榨油机,一天都能销售好几百台。但是,自己榨油真的安全吗?
  
  自己榨油有哪些风险?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的专家蒋彤表示,自己榨油会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杂质脱不掉,油比较浑浊,这种浑浊会影响油的风味、口感和安全,“植物油中本身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就比较多,容易氧化变质,有了这些杂质后会变得更无法妥善保存,而且放得时间越长,越容易氧化,食用也就越危险。”
  
  其次,不管是花生、大豆还是菜籽,都有被黄曲霉毒素侵染的可能。在油的精炼过程中,大多数黄曲霉毒素会被去掉,所以精炼油并不容易出现黄曲霉毒素超标,“而自己榨油不进行精炼,超标的可能性就很大,黄曲霉素的致癌性是很高的。因此,自己在家榨油并不比买超市的油安全。”
  
  买来的油有反式脂肪酸?
  
  许多人担心油的精炼过程中会产生反式脂肪酸。蒋彤表示,理论上说,高温长时间的处理确实会使一部分不饱和脂肪转化成反式脂肪。但是,在合理的精炼工艺中,这个转化率并不高。
  
  根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交流中心的调查数据,近年来,中国市场上的植物油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在1%上下。
  
  考虑到每个人每天食用植物油的量,这个含量的反式脂肪所带来的健康风险小到可以忽略。
  
  哪种油更安全?
  
  蒋彤介绍,市面上常见的油根据加工工艺可以分为两种:压榨油和浸出油。
  
  其中,压榨法是靠物理压力将油脂直接从油料中分离出来,全过程不涉及任何化学添加剂,风味比较饱满,相对比较安全。
  
  浸出法是用溶剂将油脂原料经过充分浸泡后进行高温提取,经过“六脱”工艺(即脱脂、脱胶、脱水、脱色、脱臭、脱酸)加工而成,最大的特点是出油率高、生产成本低,“这种方法可能会有溶剂残留,但国家要求现在溶剂的含量为不得检出,一些大品牌的‘食用油’大家亦可放心食用。”最差的油是自己在家压榨的,没有经过检验,也没有安全保障。
  
  本报记者 孙乐琪
  
  来源:中新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3 16:28:16 | 查看全部
欢迎阅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