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中国作家网>>原创>>小说
“贱三爷”传奇
2017年03月27日07:58 来源:中国作家网 武汉方建华
一
一叶轻舟,傍着长江逆流而上,阵阵管弦声伴随着一位女子婉转细气的柔声,从画舫中传出:
“龙虎也遭了儒士,神仙也聘与秀才,何况咱是浊骨凡胎?一个刘向题倒西岳灵祠,一个张生煮沸东洋大海;却待要宴瑶池七夕会,便银汉水两分开;委实这乌鹊桥边女,舍不得斗牛星畔客。”
未几,从舫舱里走出一位六旬有余的老人,只见他穿一身藏青色的道袍长褂,几茎银色的山羊胡,随着轻风飘荡着,颇有仙风道骨仪表。他双手扶着舫栏,凭栏眺望,清濯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是的,不要一个时辰,就可以到武昌府,从武昌府弃舟改轿而行,不要两天时间就可回到梦寐以求的故梓——汉阳九真山脚下的金家庄。
二
那还是弘治年间,由于皇族诸王以及豪绅地主大量兼并土地,广大农民被迫纷纷迁徙流亡。人们拖儿带女,四处逃荒,饿殍遍野,十室九空。就在九真山脚下金家庄一户破旧的小草房里,昏暗的煤油灯,疲倦地摇弋着,刚到子正时,内房里突然传出了婴儿“哇哇”的哭声。站在门外的中年男人听到哭声,过于苍老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他抑制不住高兴的心情,慌忙向内房奔去,一只脚刚跨进门槛,又连忙收了回来,探着头朝里问道:“三婶,添了个什么?”
“放牛的,一个小放牛的。瞧,大头大脸的。哎,进来噻。”
孩子的父亲进来后,站在妻子的面前,对躺着的妻子说:“他娘,是一个小放牛的。你想吃点什么,看你脸上冇一点颜色。”
妻子强装出一丝笑容,嘴唇哆嗦着,好半天才说:“他爸,跟他取个名吧。”
“那你说取个什么名字呢?”
“今年是甲寅年,这刻大概是子丑时罢?”妻子花很大力气说着。
“我说就叫金三货吧。”他不知道引经据典。穷人的孩子名字贱,好养。
“那小名就叫‘贱三’吧。”前几年也曾怀过两胎,不足十月,早产了。
“我说当家的,快去弄几个荷包蛋,给你媳妇吃,暖暖身子。我走了,咹”。接生婆笑眯眯地说道。
“莫,莫去了。他爸,把伢递过来我看看。”
丈夫把孩子轻轻放在妻子的身边,连忙到左邻右舍借鸡蛋去了,等待他拿着六个鸡蛋进来时,房里传来小伢声嘶力竭的啼哭声,他赶忙跑进去一看,孩子歪斜地躺在妻子怀里。妻子因为虚脱和难产,已经静静地闭上了眼睛。
“贱三”一来到世间就没有娘,完全靠父亲和乡亲们的呵护才得已保住了性命,瘦得像一条皮包骨头的小狗,成天哇哇大哭不止。尽管如此,也只有等到跟别人帮工的父亲带回一口稀饭糊口。
艰难的日子终于熬过了六年。这年的冬天,“贱三”的父亲心衰力竭,一口气跟不上来,也倒毙在满天飞雪的田埂上。才六岁的小“贱三”,趴在父亲冰冷的身上痛哭着,那场景真叫人目不忍睹。在好心的伯母叔婶们的帮助下,料理了后事,又托人到附近一家财主家放牛。就这样苦度时光,从放牛娃到短工,从短工到长年,小“贱三”已长成了十八九岁的大小伙子了。虽然看上去只有十五六岁,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小伙子已经是一个很有心计的庄稼里手。闲暇时,听老人们谈“三国”,说古侃玄,只听一遍就记住了,人们夸他的记性好,他也常常把从别处听来的笑话,加上自己想象的东西,添油加醋地谈给别人听,借以分散穷人长长的光阴。
常言道:十七八岁,当家立缔。眼看着比他小的兄弟们都张罗着娶媳妇了,二十五岁的贱三,还是光棍一个。人们也曾给他说过媳妇,但他房无一间,地无一合,狠心的财主说他八字命硬,出头克娘,六岁克父,娶亲克媳。愚昧的乡亲相信了。转眼间,“贱三”就是二十六岁的人了,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对着床前的一盏微弱的灯光,哼着当地流传的《单身汉伤心歌》:
“单身汉,好伤心;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灯望我,我望灯,衣破无人补,病痛无人问;半夜睡梦里,抱着枕头当妻亲。”
三
世上的事,总是没有一定的。这年的春天打沔阳那边来了两位背着“三棒鼓”唱天沔小调的父女俩。女子年方二九,老父年及半百。父女俩凭着“三棒鼓”和天沔小调唱尽了穷人的悲痛苦楚。人们不忍心父女俩流浪卖唱,有心帮他们安一个家。也真是千里姻缘一线牵,卖唱人一眼就看中了“贱三”的忠厚成熟,姑娘也被他那一脸的腼腆逗乐了。在说合人的帮助下。他们很快就择定日期完婚了。
穷人的婚礼是没有什么热闹的,况且又是孑然一身的“贱三”和一位流浪女。结婚的这天,人们张罗着给新娘做了一套新衣,也给新郎做了一件棉背心,祝他们白头到老。
“贱三”有了一个家,别说多高兴了,在“保证”的说合下,他从财主家里出来,租了几亩薄田,又借了一笔账,架起了两间茅草房。虽然日脚寒碜紧巴,可也十分和睦。这样的日子,过了几年。次年,他们的父亲身体不支,得了一场大病,不久也离开了他们。为了安排老人的后事,又借了一笔账,这样,穷苦的日子越发显得困难了。
长话短说,那年头借债当年还不清,利滚利,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每年扫把扬叉一放,把东家的地租一交,所剩无几了。夫妻俩就在这样的日子里,煎熬了十几年,所幸没添丁加口,原有的几件土棉布衣服,二合一,三合一,补丁摞补丁,再说,“贱三”也是四十多岁的人了,由于小时候出力早,身体已大不如前了,他身上穿的唯一的一件棉背心,再也很少脱下来,往年身体结实,棉背心一年里还要脱下来洗个三五次,现在,一脱下就犯病,棉背心花一块绿一块的,团团棉絮也暴露出来。人们开玩笑地送他一个外号——金克蟆(青蛙)。对于人们的玩笑,他也只好报以无奈的表情,实在是无可奈何。其实,瞧瞧自己的模样,也真的像“金克蟆”。
天长日久,这一件棉背心,已经有了很明显的特点,每到天变时,他的背心就回潮,提前向他做了预报,而且,经过多次的验证,准确率达到百分之百。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了这样一件宝贝,(注意,这不是穷作乐),而不公之于众,说自己能观天象,这神通的确不简单。开始,人们不相信他能识天象,但经过无数次检验,真是这样。人们问他是怎样晓得的,他总是云山雾罩,指着天空,神乎其神地之乎者也一番,从不肯泄露“天机”。不过,这也得力于小时候听大人们说古侃玄。
真里有假,假里有真。但人们还是被他准确识别天气的能力所折服。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四乡八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贱三”识天辩地,更有好事者,把他说成是浊骨凡胎的神仙了。信神信鬼的地主老财也不得不认为他有神通,慢慢地,也开始讨好他,并登门请他专门掌握这四乡八里的天文地理。这贱三也真不含糊,连连摆手拒绝了。乡亲们都向他竖起了大拇指:“有种,还是穷人的根本”。穷人里有了识“天文地理”的能人,谁不高兴,个个都叫他“贱三爷” 了。
这天 ,“贱三爷”在亲戚家吃了几杯酒,受了一点寒,深更半夜的小肚子咕噜咕噜直想拉,他连忙披了背心,提着裤子,打开后门,到茅厕里去,刚要蹲下,冷不丁看见前面不远处好像有个人影。他以为是鬼,连忙扶着茅墙,连屎都不敢拉,瞄着移动的“鬼影”,由远而近地向他奔过来,他吓得大气都不敢出,缩着头,心想,这一定是勾魂阎王勾魂来了。他真后悔当初不该胡扯,竟让天神动怒,真是罪该万死。
“鬼影”急急忙忙地奔到厕所旁边,放下背着的麻袋,气喘吁吁,转到一个偏角,伸手在麻袋里清理了一阵。
“是人!”“贱三爷”心中闪出这么个念头,一定是强盗偷了什么人家的东西,真是作孽呀。但他不敢声张,两眼紧盯着墙那边的人。
那人干笑了两声:“他妈的,不卖它二百五不干,蔡甸去。”
“是他!”“贱三爷”把食指紧紧咬着,不敢吐气,待强盗走了好一阵子,他才蹑手蹑脚地溜回了自家屋里。到家一看,裤子里拉了一大家伙。他把详情向妻子说了,着她千万不可声张。
这一吓非同小可,第二天,他病了。村里传出失了盗,也不知道是谁提议找“贱三爷”,请他算一算。
睡在床上的“贱三爷”,一见来了几个后生,慌了,睡也不是坐也不是。失盗家一边哭诉着求他掐指算一算,一边把失盗的经过向他讲了。这家也太可怜了“贱三爷”本是慈心热肠的人,一见来人三把眼泪四把流,于是,便半闭了眼睛,糊弄了一下手指头,沉吟半响,才说道:“我本是知天不晓地的人,这事据我算来,此人今天早上可能到蔡甸去了,你们现在去,应该可以赶得到的。但你们千万不要说是我算出来的,千万千万。”说完,蒙着被子,倒头睡了。
失主家听完后,连忙分头去找,还真让他们找到了,在蔡甸,他们抓住了强盗,这人原来是财主家的一个泼皮。
四
俗话说,穷在大路无人问,富在深山遭远亲。“贱三爷”既然能观天且能察地,也真“神”了起来。这天,他在一位远亲家吃了几杯酒,乐悠悠地往家里赶。来到某村村公所,看见墙壁上贴了好大一块纸,正想打恭,于是,四处一瞧,没人!顺手将纸扯下来,身子一勾,钻进了庄稼地。咦,用这么好的纸揩屁股,他真是舍不得,对,带回去把老婆剪鞋样。万般无奈,他忍痛撕了巴掌大一块,便小心翼翼地折好,穿好裤子,乐悠悠地回家去了。
在当他洋洋得意地向妻子夸他有心计时,四个公差,大大咧咧地朝他家走来,内里一个差官模样的人,向面前这位破衣烂衫的老先生抱拳拱手,口称“先生何以知晓?皇上求先生若渴,着小人一月之内访得民间高人,这已是最后两天。托皇上的洪福,小人三身有幸。”
“贱三爷”一见这大一群青衣青帽的公差奔进来,早就吓得魂飞魄散,大汗淋漓了。好半天,才结结巴巴地问:“敢问四位大老爷,老朽不知犯了何王法,要去见官?”
“啊,你原来不知道哇,你可认识这是什么?”差官指着桌子上缺一个角的皇榜,变声变调地问道。
“老朽确实不知。”
“胆大刁民,瞎了眼睛,这是皇榜。上面说,皇上的‘九龙杯’被盗。如有谁能寻找得到,官封四品,奖黄金万两。”
“一个杯子,为什么花那大的价钱?”
“真是浑蛋,这是国宝,隋末唐初流传下来的稀世珍宝。懂吗?”
“皇上玩掉了,我怎么晓得?”
“你不晓得,那你为什么要揭皇榜?”
“我,我还给你们。这不得了。”
“呿,没那容易,这是皇榜。你晓得吗?私揭皇榜,该当何罪?咹!你赶快收拾一下,跟我们走吧。只要你能找到此宝,高官任做,骏马任骑。”
“四位大老爷,老朽确实不知。我犯了欺君之罪,该死该死。可不知者,不为罪。再说,老朽这把贱骨头,也实在去不了哇。”
“少罗嗦,你是敬酒不吃吃罚酒吗?”
“不,不,你,你们------不是-----”
正当他苦苦哀求的时候,门外进来几名后生。一见“贱三爷”这个可怜相,以为犯了什么王法,待一打听明白,便一起怂恿他去。一个后生拍了拍差官的肩膀:“唉,我说你们当差的,真有好眼力,找上我们的‘贱三爷’,该你们有赏。”于是,添油加醋地把他如何神机妙算,如何识天辩地,绘声绘色地夸奖了一番。
差官将信将疑,但邀功心切,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叫了一顶小轿,强拉他交差。
看来命中注定不得好死,撕一张揩屁股纸,竟犯下了欺君之罪。他只好把这条老命送到京城了。临走前,他老泪纵横地向妻子说:“真是命该如此,犯了欺君之罪,是定斩不饶的。我们几十年夫妻冇红过脸,实指望白头到老,看来,我只好先走一步。你也不要难过,据我算来,这都是命中注定的。我死后,你如果能念我们十几年的,夫妻情份,把我的尸骨收回来,我就感激不尽了。我还有一个办法,只要你依计而行,说不定我们还能够见一面,多活几天。”“贱三爷”如此这般地瞩付老伴后,期期艾艾地坐上轿子往县衙而去。
一路无话。“贱三爷”哀哀戚戚地坐在轿里,仿佛囚犯一般。大约午末时分,轿子刚过九寨沟,他就在轿里大喊“轿夫停轿,轿夫停轿!”
轿夫不理,继续往前走着,他一边大呼小叫,一边拍打轿壁。差官无奈,只好示意停止,极不耐烦地问道:“你有何事?”
“不得了,不得了,我家里失火了。”
“你个老东西胡说八道。”
“不,不,官老爷,我怎么敢骗你们呢?据我算来,家里一定失了火。还不知老妻性命如何。你们行行好,放我回去吧。”
“老浑蛋,还跟老子们玩巧板演,‘仙人跳’是吧?做梦。”
“老天在上,我不会哄你们的。如果真不让我回去,见皇上后,我将人来查,到时候,不光你们有杀头之罪,我就是知道杯子的下落,也不告诉皇上,你们担当得起吗?”
差官无奈,只好打轿回头。进村庄一看,傻眼了,果然不出所料,他家的两间茅草房烧成废墟,他的妻子怀中抱着一个破包袱坐在地上伤心地痛哭着。他想道,看来,这“贱三爷”还真是能掐会算名不虚传啦。对他好一点,说不定将来还能沾光。于是,又叫了一顶八抬大轿,请“贱三爷”坐上去,他的老伴也坐了一顶小轿,“忽闪忽闪”地离开了村庄。晓行夜宿,一切膳食,皆由所过之府县供给,不在话下。
走了二十大几天,这日终于来到京城燕京,当夜在御史馆安排歇息不提。
次日早朝时分,他被一位太监领去拜见皇上。当他走进皇宫时,嘉靖皇帝威严地坐在龙座上,文武百官,威风凛凛,端立两边。这架式比小时候听老人们说拜见皇上要气派多了。一见此景,他两腿哆嗦,四肢无力,浑身寒毛直竖,想此番必死无疑。他真想调头就跑,但他知道,这偌大的燕京城,早就布下了天罗地网,插翅难逃。皇上龙目微睁,文官不屑一顾,武官虎视眈眈。不知是哪来的一股勇气,左不过是一条老命。春秋战国蔺相如连秦始皇(注:其实是秦穆公)都不怕,两个小伢连孔圣人都敢嘲笑,死在皇宫,也是死得其所。想到此,他咳嗽一声,胸脯一挺,走近明世宗,两手一拱:“小民金三货,又名‘贱三’,特来参见陛下,祝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免礼平身。你就是金三?”明世宗被他滑稽的动作逗笑了,高兴地向他问道。
“不敢,小民金三,偶因小事说中,大家伙便叫我金三爷。七叫八叫,就把我叫成了‘贱三爷’”。
“听说你神机妙算,能识天辩地。朕有一件国宝,被贼盗走,兹特请先生帮助寻找,事成之后,定当重谢。先生 你以为此物现在何处?”
“陛下,不要心急,既是珍宝,我就要上穷碧落下黄泉,不找遍九天九地,恐难找到。陛下想一想,朝廷有这么好的稀世珍宝,江湖有那么多的高人,谁又不想它的心思呢。”
“那依先生说来,此物果真如泥牛入海?”
“也不见得,只要陛下做一座高七七四丈九的‘推算楼’,把齐天大圣的神位摆在正厅供奉,净香七七四十九天,然后便可算出。”
“好,金爱卿,就这样吧。从明日起,‘推算楼’交工部办理,限一月之内交验。众爱卿请回吧。金爱卿,与朕共进晚餐吧。”
从皇上那儿出来,“贱三爷”仿佛足踏祈云,浑身软酥酥的说不尽其风流倜傥,到底是皇上的琼浆玉液,喝一口芳香遍体,心驰神往。小时候被人称为“金克蟆”的“贱三”,竟与皇帝佬儿平起平坐,不仅是他终身难忘的趣事,也是“九真山”脚下最可向人夸耀的一件风流韵事。
五
香山脚下,高七七四丈九的“推算楼”如期完成了。明世宗在文武百官的簇拥下来到这里参观,过后,御笔一挥,取名“龙归阁”。
“龙归阁”内,香烟缭绕,行者孙悟空足踏白云,手搭凉棚,一只脚勾着,两眼炯炯有神地盯着下面,仿佛寻找皇帝的“九龙杯”。
长话短说,神仙般的日子一晃就过去了一个多月。“贱三爷”和老伴也犯愁了。原打算利用皇帝求宝心切的心情,糊弄一下,自己也过一过神仙的日子。四十九天过后,不管是凌迟还是斩首,都值。冇想到,皇帝为了求宝,还经常让太监送来宫中膳食,老夫妻的身体竟然返老还童。越是这样,越是舍不得去死。可当初在皇帝面前夸口,四十九天转眼就到了,“贱三爷”万分着急。这天下午,他独自坐在大堂中,想着自己出头没娘,六岁丧父,历经坎坷,后来碰到卖唱人和他的女儿,自己才有栖息的地方,不料想撕了一张揩屁股纸,竟然惹下了这天大的奇祸,呜呼,么办呐?------
“嗳,久住难办,久住难办呐——”。
正在这时,从侧门旁边一下闪出一个人影,冷不丁跪在他的面前,口称:“神仙救我,神仙救我。”
“贱三爷”正偷偷地感叹时,冇想到突然闯进来这么一个人,早把他吓得魂不附体,看着面前跪着的后生,原来是经常出入“龙归阁”的太监,心想,不得了,一定是皇上命他来治罪的,但他又为何求我救命呢?其中必有跷蹊。于是,干咳一声,偷偷擦去额头上的汗,镇定片刻后,才对跪在面前的太监说:“后生请起,有话慢慢说。你叫什么名字?”
“神仙大人,我就是九柱,偷‘九龙杯’的就是我。既然您老人家晓得,让皇上知道了是定斩不饶的。小人死倒不要紧,只是小人有八十多岁的老母和一个哑巴哥哥。俗话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小人看三爷您面目慈善,特求神仙大人救我一命,大恩大德,小人当竭诚相报,此生难报,来世再还。”
听完九柱的话,“贱三爷”好一阵才会意过来。咦,天下就有这等巧事,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想到此,“贱三爷”手捻胡须,胸有成竹地说道:“九柱,你起来吧,有道是,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说什么感恩报德,至于来世,更是子虚乌有。其实,我早就知道‘九龙杯’是你九柱拿走。你的祖上与此杯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故事,你是知道的。但世事难料,物是人非事事休,命中须有须尽有,命里没有不强求。你能痛改前非,善莫大焉。好,好!九柱,救你不难,我早有锦囊妙计,只要你依计而行,一定能转危为安。不过,年轻人,以后可不能说谎呀,据我断来,你有哑巴哥哥是真,但你的老母两年前便已仙逝。”
九柱跪听完“贱三爷”如此这般的一席话,早就魂飞魄散,深深地叩了三个响头,大谢而去。原来,九柱听说“贱三爷”神机妙算,心中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便借机经常出入“龙归阁”,察言观色。从他的观察中,他发现这“贱三爷”整天吃喝玩乐,只字不提“九龙杯”,只要是他去,“贱三爷”总是拉着他谈古论今,一双眼睛深不可测地望着他。诸不知,这“贱三爷”对这破事,全不知情。由于做贼心虚,这一切,在九柱的眼里,就越发神秘莫测。因此,太监内心盘算如果晓得,就求他搭救,倘若算不准,就可以溜之大吉。哪想到这“贱三爷”口口声声久住(九柱)难办,久住(九柱)难办。”真神仙也!他暗自庆幸当初没携宝潜逃,真要是逃走了,有这么个能掐会算的活神仙,就是到天涯海角也休想逃出他的手心。就这样他乖乖地伏罪了。
几天的时间在“贱三爷”的吹拉弹唱中遛过去了,到了期限的这一天,明世宗派宰相严嵩来取宝。诸位,这严嵩何许人也,当朝第一大奸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这一天,他便带着自己的心腹随从,捧着皇上的尚方宝剑,来到“龙归阁”。
“金大人,一向可好?”
“托皇上和丞相大人的洪福,过得很愉快。”
“啊,本官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今天可是皇上规定的黄道吉日呀。”
“丞相大人日理万机,大概是为‘九龙杯’来的吧。”
“正是,正是。皇上已是迫不及待了哇。”
“哦,是吗?那也是丞相大人的意思吧,此宝根据我的推算,并未被盗。”
“不会吧。那此宝现在何处?”
“根据我的推算,‘九龙杯’应该就在龙座底下。可能是皇上日理万机后,稍事休闲时,拿着赏玩,偶因精力不济或者是处理紧急国务后,一时失向。虽然皇上和各位大臣为它操尽了心,可这有一个好兆头啊。”
“敢问金大人,有何好兆头?‘
“九龙镇宝座,江山万年长。”
“哈哈哈,金大人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不敢不敢,山民自幼喜欢听故事,鹦鹉学舌罢了。”
“听说金大人一肚子奇闻异事,可否谈一段我们听听?”
“怎敢在丞相大人面前班门弄斧,乡野趣话,何足道哉。”
“金大人不必客气,有道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既是大人吩咐,我就献丑了。”他喝了一口茶,清了清嗓子:“话说从前有一个得了青盲眼的人,被一件案子牵连着到县衙打官司。他对县太爷说他是睁眼瞎,看不见。县太爷一听大怒,指着他说‘胆大刁民,分明在扯谎,一双清清白白的眼睛,怎么欺骗本官说是青盲眼?岂有此理!’那人急忙分辨道:‘不,不,是这样的,老爷看小人是清白的,小人看老爷是糊涂的’”。
“咹——,好,好。金大人,不错,不错。改日再来拜访,告辞了。”
“有香事在身,恕不远送。”
严嵩讷讷地离开了“龙归阁”,与皇上一起在皇座下,揭开龙套一看,果然不出所料,“九龙杯”就像被人摆设好一样,安放在龙座里端。
原来,自从明世宗得到“九龙杯”后,百看不厌,十分喜爱。这几日又新选了几名美女充斥皇宫,皇帝为讨美女欢心,不是和美女在花园斗巧取乐,就是在花天锦地;把个明皇帝弄得腰酸体软,精神惶忽;不巧天空阴沉,忽然,一声闷雷响过,把个明皇帝震惊得胆战心惊,从龙椅跌落下来,赶紧退朝而去。十天半月后,想起“九龙杯”,却不知道遗失在哪里。
明世宗得到“九龙杯”,欣喜若狂,重金奖赏了“贱三爷”,还把“龙归阁”送给了他,并册封他为正四品顶带,免去上朝。从此,他成了当朝地位显赫而又无所事事的闲人。虽说无事可做,实际上门庭若市,文武百官,以及富豪、学士、隐者、神汉,几乎踏平了他的门槛。来得最多的自然是太监九柱了。一天,“贱三爷”又为九柱求情,将他的哑巴哥哥安排在宫中当值,这更让他感激涕零。
正当他春风得意的时候,有一天,宰相严嵩与他的随从抬着一口棺材“咚”地一声放在‘龙归阁“的正堂。
“金大人,果然是名不虚传,皇上特别高兴,把一件活宝放在里面,命臣抬过来,给你助兴。”
这真是晴天霹雳。呜呼,过五关斩六将,今天就败走 “麦城”了。他畏惧地望了望严嵩,明知道他是假传圣旨,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谁也惹不起。在劫难逃,在劫难逃哇,从一个被人嘲笑的“金克蟆”到朝廷的正四品显官,冇想到好景不长,一下子从天上跌下来。想到此,一阵凄凉,往事一幕幕浮现在眼前。于是,像和尚念经地咏唱着:
“识天是我衣,识盗是在茅厕里,失火是我说与妻,识宝也是靠朝里,想不到九九八十一关过,难道我这个‘金克蟆’,偏要死在棺材里。”
“着哇,金大人,真乃神人也!佩服,佩服。”严嵩命人打开棺材,里面正是一只活蹦乱跳的‘克蟆’。
谁都知道,这本是宰相严嵩故意加害“贱三爷”,冇想到他福至心灵,歪打正着了。
六
嘉靖二十四年初冬之季,阴雨连绵,整个燕京城仿佛被埋在雨雪之中。这一天,“贱三爷”正愁闷得无聊,扶着栏杆,漫无目的地望着南方。突然,仆人向他通报,有一位字谈德,别号莲溪居士的退职官员拜访他。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他感到十分吃惊,同所有的官吏、富豪的接触中,他觉得官场险恶,尸位素餐。听说这是一名辞职的官员,他略略迟疑,便转身向客厅走去。
人们常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来到京城半年了,他今天才有这种感觉。他佩服这位莲溪居士合纵连横行云流水般的谈吐,而对当今大明朝廷内外的分析,尤其令他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对朝廷官僚兼并土地的强烈不满和对农民水深火热的苦难生活的深切了解,还有那一首抨击社会时政的诗,足已令他为之倾倒。他觉得英明的世宗皇帝被一群混吃朝粮的贪官污吏所包围,如果皇上身边有像莲溪居士这样一批安邦治国的能人,大明江山何至于这样腐败、没落,人民何至于生灵涂炭?
夜里,他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就像当年半夜看见那个强盗偷东西一样,虽不敢当面指认,但不说出来总不好过。于是,他把自己的想法,一股脑向老伴说了。其实,他的老伴平时虽然从不抛头露面,但十几年跟着父亲走南闯北的卖唱生涯,使她比一般家庭妇女更有见识。天刚亮,“贱三爷”便起床更衣,来到皇帝的玉殿门前,等待当值宣他进殿。
明世宗疲惫地坐在龙椅上,两眼拖着有些浮肿的双腮,显得睡眠不足。
“贱三爷”一步跨进大堂,双手一拱:“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哦,金爱卿,一大早来,想必有什么好事告诉朕吧?”
“万岁,我特向您辞行来了。“
“什么,什么?爱卿何出此言?”
“我这次托皇上的洪福,有幸找到‘九龙杯’。所以,告老还乡,我要回去了。成天呆在皇宫,无所事事,心里闲得慌。想起了和我一样的老兄弟,他们大多数正饥寒交迫,可我在朝廷一日三餐山珍海味。每想到这些,我就吃不香,睡不着。况且,我这山中野老,生性放荡,喜欢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金爱卿,原来如此,你为朕立下了汗马功劳,朕正要赏赐你呢,说什么告老还乡。”
“是的,皇上,臣主意已定。不过,我有几句话,不知当说不当说。”
“金爱卿,你的话,朕是愿意听的。”
“启禀皇上,我这里有一首诗,是一位民间人士写下的,请皇上龙目御览。”说罢,“贱三爷”一步向前,将那首诗高高举过头顶。
明世宗接过太监递过来的诗,瞄了一眼,只好递给身边的小太监。
小太监双手接过,只瞄了一眼,便万分惊恐,嘴唇哆嗦,不敢声张。
明世宗双目微闭,久久不见太监声音,便睁开眼睛,不满地斜视了一下:“念与朕听听。”
“小人不敢。”
“嗯——”
“小人不------”
“但念无妨。”
“好------好------,”太监起来起来清嗓子,小心翼翼地轻轻念道:
“贪婪的乔迁叠转,清廉的积谤丛愆;忠良的个个嫌,奸佞的人人羡;竟不知造物何缘,空有天公不肯言,任旁人胡褒乱贬。------”
“岂有此理!”嘉靖皇帝龙目圆睁,“呼”地从龙椅上坐起来:“此乃无德小人之作。恶意诽谤,乱我朝纲。”
太监被吓得魂飞魄散,缩成一团,双目不停地在皇上和“贱三爷”身上逡巡。
“贱三爷”见皇上勃然大怒,心想此命休也!难怪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一点不错。忽然,他想起了列朝列代那些以死相谏的忠良。既然惹得皇上动怒,此番必死无疑,倒不如说个干脆,痛快地死去,也落得以死相谏的美名。
“皇上息怒。恕我直言,皇上初即位之时,是何等英明,仓檩实而衣食丰。人民都说您的大志比唐宗宋祖有过之而无不及,”说到这里,他偷偷向皇上瞄了一眼,发现皇上面有喜色,十分受用,便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人民盼望您兴利除弊,重整乾坤。曾记得皇上即位之初,颁发过一些改革先帝弊政的诏书,只是在权贵的攻讦下,才不得不收回成命。以后这多年,皇上的英明政策贯彻不下去,皇上的浩荡洪恩,人民也享受不到。主要原因是朝廷一些权贵以及地方官吏欺上瞒下,弄虚作假。所以,我以为,要想大明江山千秋万代,就要革新除弊,对那些横行霸道的贪官污吏,罢官撤职,严重者惩治,对那些占着茅厕不拉屎的人,也请他们告老还乡。大明朝英雄辈出,人才济济,只要皇上亲贤士,远小人,让能安邦治国的文臣武将在朝廷各地方担任重要职务,参与朝政。这样大明江山无限。我深感有愧于朝廷,现在,特借此机会,表明心志,告老还乡,回乡安度晚年。”
“金爱卿,尔乃朕一大忠臣也!像这些事情,朕何赏没有想过,兴利除弊,谈何容易?积重难返,岂是一日之寒?唐太宗谋臣似云,战将如雨,才有所谓‘贞观之治’。而先帝中,也有比‘贞观之治’还要强盛得多的时代。正可谓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四方升平,国泰民安。太祖也曾说过:‘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譬犹初飞之鸟,不可拨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摇其根;要在安养生息之。’在经济上,移民垦荒,兴修水利;实行军屯,减轻赋税。同时解放工奴,简约商税,扶植工商,从而使农业和工商业得到很快的恢复和空前的发展。可我今天的朝政呢?官吏中互相倾轧,勾心斗角,以至断我手足,闭我耳目。兴利除弊,谈何容易?”
“不!只要皇上有这个雄心壮志,重整乾坤是一定的。皇上如果改革招贤制,出榜招贤,像魏征、王安石这样的忠良,是大有人在的。”
“金爱卿,尔果然是孤难得之忠臣呐。当初你为朕找到失落的‘九龙杯’,今天,又敢于犯颜直上。得‘九龙杯’易,得此忠良难。爱卿,尔还是留在孤的身边好吗?”
“启奏皇上,君子不夺人志。我还是回去的好。明天就启程,皇上想一想,我既然向您提倡文臣告老还乡和武将解甲归田,而我又赖在朝廷不走,别人会怎么说我?”“贱三爷”态度十分坚决。
“何苦这急?-----也罢。既然爱卿一定要去,那就不勉强了。晚上我与你饯行。孤念你劳苦功高,特赏赐你黄金百两,锦缎百匹,再给你五名使唤丫头,你看如何?”
“谢皇上,这些还是留给朝廷吧。如果皇上同意的话,歌女月琴已拜贱内为义母,内子想把她带回去,以后也有个照应。”
“好,好。你领回去便了。”
七
从皇帝那儿出来后,一夜无话。次日绝早,“贱三爷”领着老伴和义女月琴离开了京城。一路爬山涉水,晓行夜宿,经历了一个多月的行程。终于回到了生他养他的故乡——九真山脚下的金家庄。回来后不久,二老操持着为月琴择一户厚道人家,次年便嫁了。从此,这二老相依为命,终老于九真山下。
人们为了记念他,叫他“九真处士” 。但这个名字太文雅了,乡亲们觉得拗口,倒是“贱三爷”特别顺口而且亲切。“贱三爷”的故事,从义女月琴口中逐渐传开,在汉阳县乃至周边地区广泛流传。
(武汉方建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