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1|回复: 0

长江大桥上贴满寻人启事

发表于 2017-10-14 00:25:4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首页/每日好诗
长江大桥上贴满寻人启事
作者: 张小榛 2017年04月18日

长江大桥上贴满寻人启事,在某个雾气弥漫的下午
我们路过那里。只有无家可归的天使用叹息
轻轻地读它们。它们的纸张都已经泛黄,
就像脚下淌过的水,漂着油渍、菜叶与灰尘。

你看,她就停在那张纸翘起来的角上,
轻盈如翅膀透明的飞虫。

多奇妙呢?现在我们找不到她。
我们为雨水开道、为雷电分路,融化北方数百万年的冬季,
放出南风使大地沉寂。我们一吩咐生长,万物就生长。
我们在钢铁里播种意念,用导线牵引地极,
借此窥探硫磺的家乡、死荫的幽谷。
我们现在能把人送到气球般的月亮上去。
但我们依旧找不到她。

但我们依旧饮用那水,雾气中昏黄的水,
一边举杯,一边告诉自己现在
她或许已经到了阳逻,正骑在黑色的大漩流背上
准备伴着清晨的歌声凯旋;
又或许到了南京,把宽阔的水面误认成一片海……
我们笑着喝尽杯中之物,拉着手互相鼓劲、互相打气:
明天就是新的一天了,我们必找到她,因为众生灵都在
用听不见的叹息为我们祷告。

我们多么害怕我们将要找到她。






长江大桥上贴满寻人启事,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日常生活场景。为什么?为什么这个世界看起来如此安静,却又如此残酷,每年有那么多人从这高高的大桥上消失?作者处理的是一个极为悲剧性的题材,但是,诗歌却保持了惊人的叙述上的克制。那些关于一个个失踪的生命的寻人启事,没人去关注它们,只有“无家可归的天使”才会去读,“脚下淌过的水,漂着油渍、菜叶与灰尘”这些再普通不过的垃圾场景,这里成为非常有力的见证,人们对生命的死亡、消失之麻木的一种见证。
第三段的“奇妙”是一种反讽,“我们”,能够吩咐万物生长的人,能干把人送到气球般的月亮上去的大事,却不能找不到这些失踪者。唯有谁能真正关爱那些失踪者、关爱人世间那些伤心人?“天使”、“叹息”、“死荫的幽谷”、“听不见的叹息”和“祷告”这些意象,透露了作者对此的回答。这些词与信仰有关,人若不能遇见真正的信仰对象,可能都是失踪者、永是伤心人。
第四段是一种祝愿,我们希望失踪者如今在何处,希望她能够伴随着清晨的歌声凯旋。“她或许已经到了阳逻,正骑在黑色的大漩流背上/准备伴着清晨的歌声凯旋;/又或许到了南京,把宽阔的水面误认成一片海……”我们想象着她在水上漂泊的旅程,这旅程是多么美丽又多么凄惶。
而最后一句“我们多么害怕我们将要找到她”,使诗歌犹如急促的乐章到此戛然而止。为什么害怕?在想象中的她,还可以是我们的心中的她,如果见到,该是怎样可怖的或者不可预料的情景?然而诗人的叙述到此为止,让感伤、怀念与惊惧停留于此,让我们对人世的忧心与思虑,从此绵延开去。


特邀点评:荣光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