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班组现场】“小咬儿”来袭
《工人日报》(2017年10月14日 03版)孔令丹
分享到:更多
“大家克服一下,不要在烟里站的时间太长,还有作业标准可千万不能放松,尤其是时间要看好。”9月14日,在哈尔滨铁路局绥化工务段管内的滨北线239公里30米处,该段综合维修车间职工正在进行钢轨铝热焊作业,车间副主任曹宪国一边提醒大伙不要在铝热焊作业中产生的烟气里站得太久,一边叮嘱大家保证作业质量。 也不知从何时起,一种学名为蚜虫、当地人俗称“小咬儿”的小飞虫越聚越多,干扰着现场职工们的作业。 进入9月份以来,黑龙江大部分地区的“小咬儿”成群结队。在阳光下它们就像一团团黑色的迷雾一般,围绕在身穿黄色防护服的铁路工人身边。它们往鼻孔里钻、往眼球上撞、往耳朵里飞、往嘴里进,给人们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班长,这群小咬儿真烦人,我帮你把身上的虫子都赶走吧?”线路工韩宇捂着嘴说。 “没事儿,不落到眼睛上就行。”班长佟秀芳看着焊接完的钢轨表面凸起的部分说,“整体打磨完毕后,你和小孟打磨找细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和质量,最后这几步至关重要。” 机器的轰鸣声再次萦绕在作业地点周围,火星四溅的打磨机一层层地磨去钢轨表面凸起的坚硬部分。 “还差3毫米,接着磨,焊缝处必须和两边钢轨表面一样平顺,这样才能保证行车安全,延长钢轨使用寿命。”工长袁立军对身边的打磨机操作手孟祥涛说道。 秋日午后的阳光显得格外温和,“小咬儿”肆虐得更加起劲。现场作业已近尾声,线路旁只剩下等待第一趟列车通过的曹宪国和袁立军二人,他们身上和脸上满是飞虫,双眼依然紧盯着来车方向,静静地等待着列车对他们今天工作质量的最后检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