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测试仪提前穿“暖衣”
《工人日报》(2017年10月14日 03版)本报记者 康劲 本报通讯员 曾志 强科
分享到:更多
进入9月中旬,当许多地方还在为高温烦恼的时候,地处祁连山腹地的兰新高铁沿线部分工区,已经开始感受到深秋的寒意——夜间温度已达零下10摄氏度。 9月13日晚,兰州铁路局嘉峪关供电段清水北综合维修工区的小伙子们又经历了一个长达6小时的维修“天窗”。虽然他们已经穿上劳保棉衣,但依然被寒风吹透,冻得浑身直哆嗦。这还不算什么,用来测量信号轨枕周围磁场强度的磁感应强度测试仪竟然被冻得“停止了呼吸”,只能一次次靠职工们在胸口焐热才能继续工作。 “这可是个大麻烦!转眼入冬了,气温只会越来越低,要是不解决这个难题,安全要出大问题的。”在班组学习会上,工长兼党支部书记王军为这事急得“打转转”。 在低温状态下,仪器很容易死机,磁场强度没法测量。如果磁场强度达不到,就无法发送信号,电力机车就会带电闯分相,容易造成相间短路,烧坏接触网设备,可能导致事故发生。 车间书记明锋锋提议:“依我看,这正是咱们‘国才劳模创新工作室’发挥作用的时候,咱们就把解决测量仪死机问题作为这个月的攻关课题,怎么样?”大家连声说好。 “国才劳模创新工作室”是以“火车头”奖章获得者裴国才的名字命名的。工作室的7名成员不但是接触网工中的技术大拿,也是引领全段科技创新的佼佼者。 “测量仪是因为电池低温才死机的,所以我们要抓住‘温度’做文章。”裴国才说。 郭振栋接过话头:“对,咱给测量仪也做件‘棉衣’吧!” “咱们是不是可以参考汽车坐垫的自热功能,往这个方向想想?”车间主任蒲有东的建议一下子激发了大家的想象力。 “那用电热丝?电热管?”“不太好,电压大,没有直流电,恐怕不行。”“是不是也可以考虑直接在测量仪上套一个暖手宝那样的东西,稍微加工一下?”“恐怕也不行,太厚,影响仪器工作。” “我见过有学生冬天用自发热的手套,不知道采用的什么材质,应该与咱们的需求类似。”“咱们应该用充电宝解决电源问题……”“那么还要解决一个充电接口的问题,USB接口最方便……” 这边讨论得热火朝天,那边已经有成员在网上找到了合适的材料。“快来看,这种碳纤维发热片就比较符合咱们的要求……” 短短一个多小时,创新方案初见端倪。 大家开始分头行动:马登俊到网上购买能充电的碳纤维发热片;郭振栋负责解决发热片与充电宝之间的连接问题;王军对测量仪尺寸仔细测量,并设计防护套的开口黏合等细节;韩生亭用毛巾缝制防护套…… 经过一周的反复试验,并经历了多个低温“天窗”的检验,磁感应强度测试仪彻底消除了死机现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