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张仕经:起重界的“张果老”
《工人日报》(2017年10月14日 08版)
分享到:更多
人物档案:张仕经,中国石油天然气第六建设有限公司高级技师,被同行、同事称为八仙中的“张果老”,在国内起重界享有盛名。从业32年,主导完成了三百多套次高难度的吊装任务,荣获全国优秀吊装工程十多项。他主导完成的大唐国际多伦煤化工项目重达1800吨的碳三分离塔被央视《新闻联播》称赞为“亚洲石化行业吊装难度最大的一次吊装”。参与完成的“液压顶升吊装系统大型设备施工工法”获评国家级工法。先后在“中国吊车先生大赛”、“全国吊装能手大赛”、“广西技能状元”大赛中获得好的名次。 匠心感悟:工匠精神就是锲而不舍地将一件事做到完美,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工作中年复一年地坚持钻研,努力探索创新。
9月12日,河北省任丘市,这里距离雄安新区15公里。这一天,是华北石化千万吨升级改造项目“秋季安装百日会战”难度最大的一天。该项目列入国家能源发展规划,将为雄安新区快速发展提供清洁能源。 这一天,项目要将高达67.78米,重270吨的四合一反应器,安装在13.5米的钢结构上。整体起吊高度120米,大约有40层楼的高度。 现场气氛紧张凝重却也踌躇满志。因为这次吊装工作已经精心编制方案,也更因为现场有这么一个人,如定海神针般存在。 他是中国石油天然气第六建设有限公司吊装队队长张仕经。同行、同事都叫他“张果老”,都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张仕经在吊装行业,就是那个总能出神入化地完成超高难度任务的“神人”。 张仕经32年磨一剑,主导完成了300多套次高难度的吊装任务,成为了国内起重界一个响当当的人物,被大家比作神通广大的“张果老”。 一次次在平凡的岗位上超越自我 1985年,19岁的张仕经技校毕业,来到中国石油然气第六建设有限公司工作。拉钢丝绳、穿滑轮组、挖地锚、捆绑卷扬机……寒来暑往,张仕经跟着师傅干活从不叫苦,扎扎实实地学习,奠定了他不断成长进步的基础,他很快在同行中成为佼佼者。 1986年,广州某项目工地。张仕经接手的人生第一个吊装考验难题:从外国进口的一个大型VC塔,重160吨,当时属中南五省第一重的VC塔设备。 接过任务,张仕经表面冷静,其实心里早已是“压力山大”,不仅仅因为这是自己独立指挥的第一个吊装任务,而且当时有很多老师傅也对他能否担当这一任务表示质疑。初生牛犊不怕虎,张仕经身上有着一股不服输的“犟脾气”。 由于设备吊装时的垂直度误差只能在12毫米内,张仕经通过细致的现场勘察,制定吊装方案,对每一个细节再三进行模拟,并经过多重计算分析,得出不同角度所受力的承受度,最后制定出最完善的吊装方案,圆满完成了吊装任务。 张仕经的吊装“第一炮”不仅打消了人们对他的质疑,更让他增加了自信,充满了自豪。他沉下心来,刻苦钻研专业知识,熟悉操作规程。在火热的工地上,摸爬滚打,勤学苦练,很快就成为一名出色的“指挥员”。 2007年8月,公司承接中国石油在海外吊装的最重设备:600吨胺液吸收塔的吊装任务,首次在国外使用KRAMO门式液压顶升吊装系统进行吊装,这对公司和中国石油来说,都是一次重大的挑战。经过几十个昼夜奋战,张仕经和他的团队成功打响了中国石油在海外设备吊装中最重的第一炮。 随后,张仕经又转战内蒙古大唐国际多伦煤化工重1800吨的碳三分离塔、中海油惠州炼油项目重达1328吨的高压加氢裂化反应器等一系列重大吊装任务。其中,大唐国际多伦煤化工项目吊装1800吨的碳三分离塔吊装获得“全国优秀吊装工程”,央视《新闻联播》称赞它为“亚洲石化行业吊装难度最大的一次吊装”。 由此,大家送他一个称号——“张果老”,寓意张仕经在吊装行业能出神入化地完成超高难度任务。 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优秀的团队。”这是张仕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在普通人想象中,这个吊起来放下去的工作,似乎很简单。”张仕经说,“其实,吊装作业是一个系统的工作,因为作业现场条件复杂,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要安全顺利地完成一项吊装任务,需要各工种密切协作。一个人能力再强、水平再高,他的力量也是有限的,只有团队的力量才是无穷的。” 在9月12日的华北石化千万吨升级改造项目工地,张仕经和他的吊装团队要将高达67.78米,重270吨的四合一反应器,安装在13.5米的钢结构上。整体起吊高度120米,大约有40层楼的高度。由于该设备吊装点多、工作量大,吊装难度堪称整个华北石化升级改造项目之最。 120米起吊高度,400吨吊装是遛尾,1350吨作主吊,从平面零度达到90度,67米高的四合一设备、需要水平行走40米……这些外行人看不懂的数据和术语,都是起吊成败的关键。而这一次几乎达到极限的吊装高度,成了张仕经和团队面临的最大挑战。 “为了这次起吊,团队的30多个工作人员已经准备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并精心编制了吊装方案。”张仕经说,包括人员调配,地面、地下处理,吊车的站位、行走等,各岗位人员要环环相扣,密切配合,哪一步没做好都会影响全局。 在张仕经的精心指挥和团队的密切配合下,经过2小时吊装,270吨重的四合一反应器成功就位在13.5米的钢结构上,华北石化主体装置单台设备最高及安装高度双记录诞生了。 瞄准技术前沿不断创新 张仕经在工作岗位上踏实奉献,更在工作实践中瞄准技术前沿,不断进行创新。32年来,他参与完成了多个技术攻关和技术革新课题。其中“爬升式千斤顶”“液压顶升吊装系统吊装大型设备施工技术”十几项技术创新都获得了国家和行业的工法认证和荣誉证书。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52岁的张仕经最希望的就是,把自己的所学所悟传授给更多的学员,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 如今,张仕经起重技能专家工作室已经成为中国石油六建公司起重技能人才的孵化器,每年有200多人次的员工在这里进行培训交流。近5年,工作室培训的起重人员达1000多人次。张仕经起重团队,也在各种国家级的行业大赛中获奖无数。 “现在,我们技术工人的水平总体还是偏低,具备高级职称的技术工人更是凤毛麟角。”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张仕经认为,与社会就业价值取向有关,很多年轻人不愿意扎根一线学技术,而更向往体面的工作。当务之急是要营造舆论氛围,引导青年职工安心在基层建功立业,同时要打造更多的晋升通道,激励职工开展技术创新。 “如果能培育更多的能工巧匠,并让他们安心扎根基层,企业活力肯定能得到增强,企业的发展根基就会稳如磐石。”对此,张仕经坚信不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