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首页/每日好诗
城门
作者: Lozenge 2017年03月09日
我喜欢那些旧电影里,坐在城门前读书,下棋
看各色行人往来熙攘的日子
喜欢那些泛黄的苔藓,旧的藤蔓,散落的扁担
那时夕阳离黄昏很远,飞机仍有许多人目送
那时一壶茶可以聊二十年
一根串儿可以吹十瓶酒
而一支糖堆儿上总有两三颗剜不出核儿的红果儿
那时时间不值钱,鸡鸣了,门开了
鸦叫了,门虚掩
那时夜晚来得快,长夜漫漫无灯盏
没有人害怕自己的黑暗
我们手挽手,卧在花丛中
听见巡更的守夜人唤着:
远人如雾,归客冒寒……
点评
我喜欢这首诗的开头,将内心的情愫表达得这样大方自然,似乎是倾情和亲密已久,才能这样不动声色般脱口而出“我喜欢……”。诗人轻轻打开记忆的城门,以清新隽永的语言引领我们走近那些散发着上世纪后半叶中下段独特韵味的风景。坐在城门前,无论是读书下棋,还是静看人来人往,都是那样恬然自足。不论是“泛黄的苔藓”、“旧的藤蔓”还是“散落的扁担”,都有着难以复返的风情和气质,像丰子恺的漫画般素雅。“那时夕阳离黄昏很远,飞机仍有许多人目送”,静阔的时空有足够的耐心让人心呈现出质朴无邪的本色,因而有了那么多逗人细节彼此映照、支撑的美好,人们可以在其中慢慢品味和享受生活,也任生活调皮地开着人的玩笑。“那时一壶茶可以聊二十年……”----这样的一组句子恍如波光粼粼的海面,让人感受到一种情绪在精神的肌体中流动和发酵,而放慢了时间的脚步,像一台旧影像机在泛黄的慢镜头里自如地变换着影影绰绰的轮廓,其中耐人寻味的是一种不为尘念所拘的悠闲淡然,一种拿捏有度的优雅从容,一种简单而不失意趣、教人心有所安的生命哲学。
在意识流化的表达中,诗人以一组富有镜头感的诗句传达出人与人之间,人与其造物及自然之间那种微妙的和谐。那些看似“不值钱”的时间其实十分珍贵,它们在会合中沉淀出那个年代里特有的真实。心是温热的,关系是融洽的,所以尽管“长夜漫漫无灯盏”,却“没有人害怕自己的黑暗”。诗歌结尾处尤其精致,浪漫,婉约的画风令人沉酔,也戏剧性地透出一股隐忧和伤逝般的意味。通过象征的方式,诗人含蓄地表达了对于现代文明造就的“快”的文化与过往生活“慢”的传统相脱节这一现象所怀有的怅惘之情,似乎在对旧日子的怀恋中还有所向往:把一个时代落幕后遗失在漫漫历史风尘中的一些诗意找回来。
从旧日子向当下看来,诗人是“如雾”的“远人”,在当下向旧日子看去,诗人则是“冒寒”的“归客”。这一相对的组合出现在诗句中,何尝不是诗人苦心经营的结果呢。如果是这样,诗人就不仅是在释放当下城市快节奏生活带来的焦虑,也不仅是为旧日子或某种传统在当代的艰难处境唱一首挽歌,更是在传播一种与当代人共筹的理想信念,即珍视和保护我们的文化传统中那些在如今看来仍然具有特殊意义的、人性化的东西,让传统与现代更好地结合,从这个意义上讲,诗中的“守夜人”即是这样一种理念的拥有者,他们要在新时代的夜晚为美好的传统守夜,而“远人如雾,归客冒寒……”何尝不是他们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碰撞中得到的困惑的如实写照呢,何尝不是旧日子对当下的深情呼唤呢。(点评网友: 河空里的醒)
点击此处进入点评网友主页
“每日好诗”点评网友名录
诗者絮语、韩东林、凤鸣宫山、wxh2016、只蝶痴梦、李龙、芦苇*印迹、老磨香油、斯文白·雷、珍河、诗语温暖、周塬、孟未了、冷麾、蟋蟀、皖西周、沉香行*朝闻道、紫梦微醺、燕诗雨、荣光启、吴根友、易寒水、九月漫、安峰、高杉、王卫国、于贵锋、王徽公社、河空里的醒等。
(以点评时间为序,排名不分先后)
“每日好诗”栏目主持:孤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