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6|回复: 0

丙申再上永安长城

发表于 2017-10-15 00:45:2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首页/每日好诗
丙申再上永安长城
作者: 郑雪峰 2017年03月03日

济胜非无具,穷眸杖又来。
重重危岭合,荡荡皞天开。
野兔惊丛莽,春花上废台。
侧身莫怀古,容易动清哀。




  这首诗写登永安长城的所见所感,结尾流露出怀古令人哀伤之意。据有关材料,某段城墙上,今存“钦差巡抚辽东兵部右侍郎张学颜,钦差镇守辽东总兵官,左都督李成梁”领衔署名的《椴木冲楼题名记》碑,记载了修筑这段长城的过程,时在明代万历初年,但万历中后期,李成梁却弃守其地。此为明代边事废弛之显例,故诗中沉痛的怀古之思,可仿佛得之。
首联扣题。“胜”,山水名胜,“济胜之具”,指具备登山涉水能力的强健体魄。刘义庆《世说新语·栖逸》记载:“许掾好游山水,而体便登陟。时人云:‘许非徒有胜情,实有济胜之具。’”“杖”,手杖,此处用作动词,指扶杖或拄扙。拄杖登山,古人以为风雅,非指体力不济。这两句述登山之事,说自己身体强健,丙申年内,第二次登临永安长城。
颔联紧承首联,写身处烽火台上“穷眸”所见。一写纵目远望,群山渺渺,一写仰视苍穹,天宇悠悠。危者,高也,“危岭”而着一“合”字,写出众岭奔来此地汇聚之形胜。“皞”,古通“昊”,广大。《诗》云“欲报之德,皞天罔极”。“皞天”而着一“开”字,见得天清气朗,正宜于游目骋怀。这两句气象阔大,境界旷远。
  颈联视线由远及近。丛莽中忽见惊兔窜出,废台畔聊赏春花绽蕾。“惊”字饶有生趣,不说野兔受惊而奔逸,偏说逸兔惊扰了丛莽。“上”字化静为动,“春花”与“废台”形成强烈的视觉反差。这两个词颇具拟人化色彩:“惊”,或为主观所感,丛莽无所谓受惊不受惊;“上”,实乃客观呈现,盖春花原本在废台间开放。这两句继续写登台所见,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尾联写感慨,表达出不要怀古,怀古令人哀伤之意。侧身,倾侧其身,恐惧不安的样子。《诗·大雅·云汉序》:“遇灾而惧,侧身修行。”孔颖达疏:“侧者,不正之言,谓反侧也。忧不自安,故处身反侧。”无论俯仰远近去看,身形都是“正面”的,结以“侧身”的身形,则系作思索状或挥泪状。“清哀”,清凄哀伤。《艺文类聚》卷四三引汉刘向《别录》说:“汉兴以来,善雅歌者鲁人虞公,发声清哀。”前一句说“莫怀古”,后一句回答原因,点到为止。至于何以令人哀伤,则含而未吐,余情不尽。若联系诗题“永安长城”和诗中“废台”等观之,答案并不难想见。
  这首诗以叙事起,承转俱以写景,结以抒情,层次清晰,章法细密。写景部分,虽系定点观察,但仰观俯察,笔致灵动,富于变化。从整体上看,格调高古,格律谨饬,语言雅洁,修辞巧妙,显示出良好的写作功底。要之,可谓当代“传统派”上乘之作。


特邀点评:莫真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