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首页/每日好诗
黑夜之歌
作者: 梅吟 2017年02月21日
一
他们把音符写进鼠类的洞穴
掠食者蹑手蹑脚,灵动的灰眼珠
从地下出发
返回黑暗时,发现隔壁原住民是虚伪的变色龙
二
大幕拉开
他们的旋律环绕地狱展开:
谎言和诈骗同声
冷漠的冬之歌把人心变成石头
阳光在荒野里流浪
三
这是一场世纪演出
媒体却不报道它对未来的影响
四
权力紧握指挥捧
高声部汇聚着倾国倾城的龙与凤
庞大的乐队像爬虫
匍匐着伴奏,膜拜的神情犹如生动的雕像
五
漫长的文明史
把人切割成两个声部
六
有谁听懂大提琴此时的悲泣
国学堂里,正挤满被奥数绑架的孩童
而大人们盯着豪华奢侈品
心里说:我祟拜财富!
七
此刻――
空气危机警笛响彻云霄
就如同《国歌》的悲情震撼环宇
当暗哑的低音流入被污染的河床
河水发现躲进地下室的青年制造假钞,假药和假广告……
八
贪婪和刽子手并肩在走
狼,嗅到了什么
羊群陷入莫名惊恐
九
我满世界找寻被时光遗忘的鼓手
他名叫君子
这时,小人洋洋得意,像乌鸦般唱道:
君子已死!
点评
这首诗写得异常严峻。它的诗歌视角的设定,充满锐利的社会批判性。在诗的态度上,这首诗的基调也近乎一种政治抒情诗。它的措辞带有强烈的讽喻色彩。美妙的音符,不是写在洁净的曲谱上,而是被写进了“鼠类的洞穴”。周围的人群也显得很不友善,他们转瞬间就可能暴露出一种真实的面目:“虚伪的变色龙”。象征光明的事物,被废黜在远方:正如诗中写到的“阳光在荒野中流浪”。为什么会如此?因为造成这种局面的恶的力量,实在太强大的:“冷漠的冬之歌把人心变成石头”。
不仅如此,整个生存情境都越来越接近一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表演”;这表演的主调,在诗人看来,不啻是“谎言和诈骗同声”,“旋律环绕地狱展开”。由此可见,诗人对其所处的生存境况的文化诊断,是极其严峻的。之所以严峻,按诗人的观察,恐怕还和“公共媒体”的沉默有关:本该向公众提供精准的世事观察,但“媒体却不报道它对未来的影响”。在后续的几幕中,诗人揭示了权力的专断:“庞大的乐队像爬虫”。在权力的骄横面前,到处都是“匍匐着伴奏,膜拜的神情犹如生动的雕像”。
另一条文明史本身的线索,也在诗人敏锐的视线之下,显出了辛辣的原型:公共教育从一开始就被误导,被“绑架”;下一代的成长从童年开始就深陷在扭曲的观念中;长此以往,造成的后果只能是:“大人们盯着豪华奢侈品/心里说:我祟拜财富!”。拜金主义的盛行,可以说这个时代最大的悲剧之一。面对整个社会越来越陷入丛林原则的境况,诗人的悲愤也溢于言表:人心的贪婪也凸显出狼性的一面。而遏制的力量,被诗人寻找的“鼓手”,被宣告“君子已死”。
特邀点评:臧棣
“每日好诗”点评专家名录
陈先发 曹宇翔 耿占春 顾建平 洪烛 霍俊明 简明 雷武铃 冷霜 李少君 刘向东 梁晓明 卢辉 罗振亚 蒋浩 莫真宝 树才 谭五昌 唐翰存 唐诗 汪剑钊 王久辛 王家新 王士强 西渡 杨克 杨庆祥 杨墅 余怒 叶舟 臧棣 张定浩 张清华 周瓒等。
(以姓名拼音为序,排名不分先后)
“每日好诗”栏目主持:孤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