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文\茂名石化 伊春锦
如今,市面上吃的包子种类繁多,材料丰富,有广东人最喜欢的叉烧包、奶黄包;有天津人引以为傲的狗不理;有开封特产灌汤包;有山东的名小吃水煎包……对现在的人来说,吃顿包子是极为平常的事,只要喜欢,只要愿意,随时随地都可以,即使不愿意亲自动手,也可以到饭店、超市里买现成的,但终究没有手工包的好吃,没有自家的合口味。
我的外公是上海人,对于“吃”有着极高的要求,包办家里所有的早、中、晚餐,退休之后,天天在家里琢磨新菜式,我的外婆就是他的“小白鼠”。不过,“小白鼠”也是有竞争者的,那就是我。我从小最喜欢去外公家,因为他家从不缺美食,尤其是外公的独家秘制“上海小笼包”。
我的外公有双巧手,什么都喜欢自制,自制灯笼、自制玲珑宝塔、自制桃木剑,家里都是他自制的工艺品,就连装包子的笼屉,都是外公手工编制的。他一般都把小笼包一笼里面放十个,说是上海人的“讲究”,每个都是圆鼓鼓的像一个个小雪球似的,只不过上面有一个凹凸不平的地方,还没上来我就被这香气熏得如痴如醉了。真恨不得把整个蒸好的小笼包一口吞掉。小笼包一个个白生生,皮薄薄的,里面好像有一包汁水在,小笼包小巧玲珑,形似宝塔,呈半透明壮,晶莹透黄,宝塔顶上一阵阵香气随风四溢,形状也和包子差不多,难怪叫小笼包。
听外公说,他这个“上海小笼包”可是和上海的名厨学过的,独家秘方只告诉了他一人,我那时候还小,听的云里雾里的,心里只想着快快吃包子……拾起筷子小心的拈起一个小笼包,刚夹起一个“小胖墩”塞进嘴里,它就开始反抗。我这时肚子正饿得咕咕叫,恨不得将嘴巴变大,把这几笼小笼包一口吞下去。于是我就用筷子小心翼翼地夹起小笼包,因为轻咬了一小口,汁水就像千军万马往我嘴里奔跑。我把它沾一点醋,轻进我的嘴里,肉馅又松又软,只要一嚼,它的肉就一下子松了下来,鲜美无比。外公看见了,说:“吃小笼包应该先醮点醋,轻轻咬一个洞,把里面鲜美的汤汁吸干,再吃皮和肉。小笼包的美味精华就在汤汁里。”
我按照外公的方法吃,汤汁鲜、皮薄肉嫩,真是好吃极了。果然,小笼包不吃不知道,一吃忘不了。我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它的肉非常十足,咬一口鲜鲜的,浓浓的,咸咸的,让你吃了还想吃。我吃了一个又一个,在吃得满口流香,砸咂嘴,不住称赞道:“太好吃啦!真是美味之极。”一眨眼,又被我消灭了一笼,摸了摸鼓鼓的小肚子,添添嘴,余兴未了。
与东北的一锅乱炖不同,南方的小吃向来精美细巧,上海的小笼包更是如此,小小的包子,却包入了精工细作的美味,乍一看精细小巧的包子,浅白光滑的面皮只觉得普通,但一口下去流泻而出的鲜美却又不是一般包子能及。上海人的细巧就在这小小的小笼包中,表现无余。
时间转瞬即逝,我长大了,却离开了北方,来到了南方工作,怎么也找不到那么好吃的小笼包。外公也老了,做不了饭,也包不动包子了,小时候的“上海小笼包”成了我儿时最美的味道,最好的回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