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首页/每日好诗
乙未生日自题
作者: 李昊宸 2017年01月27日
元龙意气恰当初,坎廪冲寒归敝庐。
弹铗身披江国雨,对窗夜读杜陵书。
文章声价料非计,事故人情恨不如。
此后知交唯澹月,年来翎羽自乘除。
“
点评
读罢全诗,令人想见一位壮志干云却坎廪半生的中年人形象,他外出打拼,铩羽而归,从此杜门不出,以书为伴,以月为友,满是寂寞与不平之感。查其人,则作者为一在读本科生。仍然选择此诗来推荐,有两点原因:一是入围的另外几首七律,均存在“不真实”或不知所云的缺点;二是这种写法,深受青年学生的追捧,有必要拈出来说一说。
解读此诗,需要解释典故,此处仅以首联为例,亦洋洋大观。“元龙意气”,指陈登的豪气。据《三国志》载,陈登字元龙,少有扶世济民之志,学识渊博,为人豪爽,名重天下,助曹操灭吕布,以军功为“伏波将军”,年三十九,即英年早逝。“坎廪”,指困顿、不得志。出自《楚辞·九辩》:“坎廪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廓落兮,羇旅而无友生。”“冲寒”,冒着寒冷。杜甫《冬至》诗:“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敝庐”,破旧的房子,常用作谦辞。《礼记·檀弓下》:“君之臣免于罪,则有先人之敝庐在,君无所辱命。”晋陶潜《移居》诗之一:“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检点词句,可谓“无一字无来处”。此联句意亦尚能理解:当初,(我)也曾像汉末的陈登一样,意气昂扬,不料困顿半生,落得个冒着寒冷而回归破败旧屋的结局。然而,诗中情事,与己何干?
在旧体诗词领域,面对口语化和标语口号诗盈天下的局面,部分作者,特别是以高校在校生为主体的年轻作者,有意反其道而行之,以至于心醉“同光体”。然世移事易,腹笥未丰,下笔未免多作“姿势语”,时或用典不切,写景不实,抒情不真。此诗首联已如前所论,再如颔联,“弹铗”用《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之典,“杜陵书”用汉末兖州刺史蒋诩,因王莽居摄而称病弃官,归隐江陵,建杜陵书舍,开三径以居之典,此二人二事,亦与作者情事毫不搭界。且诗中个别组合“恰当初”,个别句子如“事故人情恨不如”(按,“事故”,疑当作“世故”),乃至用“翎羽自乘除”,等等,均略嫌造语生硬,有欠畅达。
今之学人,亦不满意于标语口满天飞的现状,故盛称民国以来学人之诗以矫之,钱锺书、陈寅恪辈之作,被奉为神品,及其自作,亦极力仿之,多以佶屈聱牙之语,写虚幻不实之情,即使描摹景物,亦多造境,复多议论,究与自身生活与情趣相去甚远。甚至以此标准教人,以此标准评奖,以此标准从高校在校生中推举“杰出诗人”,蔚成一时风气。如此提携后进,诚为可贵。然窃以为,以之练笔则可,以之相高则否。
特邀点评:莫真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