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首页/每日好诗
公祭日
作者: 紫藤晴儿 2017年01月09日
疼痛滚落于每一个间歇,那些成为阴影的重量延续着今天的
底片。死去的名字刻进墙体
将以永恒的仪式来宣读着死难者的无辜
退后的血水以大地的名义来复读
深渊中的悲哀,惨绝人寰的楚痛
残暴成为这一日的沸点。死亡切割着弱者的
声带,而那些回旋的呼喊越过了死亡
越过了腐朽的沉淀
仍然是沉甸甸的亡灵压向活着的灵肉。这些用来祭奠的
黑体成为黑色的呼吸
更多罪行以一种真相将时光默默推移
2016-12-13
点评
时间是有切口的。或许,恰是有了这样的切口,诗歌和广大的艺术才有了存在的可能。因为在那些切口之下,藏着时间的幽微和玄机,也埋着历史的灰烬。谁敢说它们不会破土发芽,尤其在一个特定的日子,形销骨立,萧然眼前,令我们肃穆和抽心一疼?
《公祭日》即是这样的作品。它用极短的篇幅,让“疼痛滚落于每一个间歇。”
坦白讲,我读过不少的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诗作,有悲怆呼号的,有振臂一呼的,有歃血为誓的,也有鲜花为祭的……,这是一个民族巨大的痛点,再怎么铺排,再怎么言说都不为过。我推想,在写下《公祭日》的这天,寒雨广洒,汽笛哀鸣,作者站在那一堵巨大的黑墙下,手指摩挲着那些貌似冷却下去的名字,感到了一种深沉的压力,一种“沉甸甸的亡灵压向活着的灵肉”的迫切感,包括一种质问。好了,借用村上春树的比喻说,那一堵黑墙下,其实是遍地破碎的鸡蛋,一地亡灵,满目香火。那些赵钱孙李,那些周吴郑王,因了“残暴成为这一日的沸点”,他们并不曾寂灭,他们的名字还在发烫,向人间“宣读着死难者的无辜”,喷吐着“黑色的呼吸”。——这是公祭日的应有之义,但作者迅速找见了那一个切口,指认说:“更多的罪行以一种真相将时光默默推移。”
于是,在这里,这首诗完成了自己。有时候,在浩大的题材面前,一首诗的花落莲出,以及它的秘密突围,会显得如此艰难和不易。好在,诗歌便是对付它们的利器之一。
特邀点评:叶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