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7|回复: 0

绝不放过任何一个过路的春天

发表于 2017-10-17 01:36:2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首页/每日好诗
绝不放过任何一个过路的春天
作者: 矛雪忘 2016年12月29日



从左眼到右眼
一个春天的行程就结束了
桃花运只剩下预告片
骑着一瓣桃红顺水而去

站在岸边对影,伤逝是难免的
所谓伊人谁也说不清在水哪一方
兴许被折到书的哪一页了
桃花落时,便蹲在一首诗里轻咳

寻芳的脚步正穿过雾霾
被五十度灰加持过的城市
呼吸的深度越来越依赖风力
蓝天比一场春雨还要昂贵



被正午的阳光吻过
这初恋的桃花便脸颊发烫
在似有似无的风里轻轻忸怩一下
就把一条曲径晃成了醉汉

杂沓的脚步踏春而至
沿着草长的纹路做深呼吸
赏春的密度还在加大
最美的春色,恨不得插进肺里

春色撩人啊,至少在怀春之夜
每双失眠的眼神
可以尝试各种体位的飞翔
在晨曦抵达之前,让春心安顿



一只野天鹅撩着湖面
眼波里浮现另一只的倒影
也许就是个幻影
走近了反而失去了真实

每一个过路的春天
越来越像加在陀螺身上的一道鞭影
我祷告的下一个
是更好,还是更不想要

但,绝不放过任何一个过路的春天
就像你扮成劫匪飞骑而过
一把掳去我青春的心跳
至今,仍只剩毫无建树的空巢



点评1
  陈勇兄的“绝不放过任何一个过路的春天”,表达了一个猎美者的坚定意志。此美主要是由春天意象象征的普遍美好,可以是美人、男神,但主要是生机与希望。诗的语言有化熟悉为陌生之妙:如从左眼到右眼的短暂,代替了日常熟语“一瞥”表达瞬间的习惯;有挪用绘画的颜色语言,如五十度灰(虽然曾是色情电影),在上下文的脉络里准确地呈现了雾霾的浓度与视觉的昏暗。有化用古典诗歌《蒹葭》中在水一方的伊人与龚自珍“落红不是无物情物”的一瓣桃红。诗中有感叹,有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但以不落俗套的三重奏构思与纯净的诗的语言,表达了一个猎美者的坚定意志。这个猎美者,没有顾城”黑暗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用它去寻找光明”的悲怆,也不象李少君《神降临的小站》集中一首诗里墙角的一朵野花,逸于主流的生活环境,而是在五十度灰的真实而又相当严酷,迷茫又且令人窒息的生活中,用猎人的意志与眼光去猎美。每一个过路春天即是偶然的美,因而是偶然的过客,好在我们的生活之店还没有关门,总有偶然的美路过。我们都来学习做生活的猎人,一起猎美吧。(点评网友:吴根友)

点评2
   陈勇198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那个年代的校园诗人,今天我们回想起来,最宝贵的东西除了是他们关心时代命运的人格形象和敢于表露自己的青春激情之外,对诗歌本身而言,是他们的才情与技艺。你看今天很多诗人写诗,特别是新世纪冒出来的许多大大小小的诗人,往往只能写一时的小感触,语言也缺乏某种必要的抒情诗的素质,更谈不上诗作有一种整体的风格。很多人号称诗人,但既无诗人之才情,又缺乏必要的技艺上的修习。不是我们厚古薄今,而是今天的诗坛,成为“诗人”,门槛太低。 陈勇是一位1980年代成长的诗人,他的诗作有一种整体的风格,这种风格属于正统的抒情诗,衷情于自然意象,不介意吟咏风花雪月,也无意掩饰感时忧国,他的言辞个人情感色彩浓重,但也不时隐喻时世,在个人经验的表露之中,言说对时代的关怀。他的诗让人在这个俗世、这个连诗文本有时也俗不可耐的世界,能读到一种有着淡淡感伤的清新之风。古人云:“文以气为主”(曹丕:《典论·论文》),陈勇的诗歌写作中有这个“气”,他在个人心性的层面有他自己的处世态度、关于生命的认知体系,在言语的修习层面也达到了那种个人的娴熟,所以,写作过程对他,可能是行云流水,是气韵生动,是一气呵成。

  也是这种时代关怀、个人修为、逐渐成熟的人格、长期的修辞练习等等原因凝聚而成的诗风或文气,使陈勇他们的写作在这个世代显得古风尚存又遗世独立。在2016年出版的《珞珈诗派》中,我们读到的陈勇,作品多是长诗。没有胸中那一贯之“气”、没有精神上的累积的矿藏、没有1980年代那种专注于写诗所带来的技艺上的自然功夫,难以常常写这样的长而不失灵动、不失娟秀的诗作。 《绝不放过任何一个过路的春天》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首诗分成三个部分,整体上在表达一种对美好事物的短暂与难以企及的感喟。在一个时时觉得必须关心一下今天的PM2.5指数的时代,我们常常恍惚世上还有一碧如洗的蓝天,还有那种纯净、嫩黄的初春。诗人的感喟与此有关。此诗三个部分在情感的言说上,语气是一贯的,如流水潺潺,但每个部分都有各自的内容,不同的内容又构成了一种变化或曰递进的关系。

  第一部分,“春天”就是春天,或者是北京的春天; 第二部分,“春天”由“春色”过渡到人之感受:“怀春”与“春心”,你可以联想到性。这里,焦点由所有人的“春天”转向一个个体的“春天”; 第三部分,是更具体的对象,或者是一个爱情叙事中的“你”,这里,从“我”的“春天”指向那个真正能安慰“我”的“春天”——“你”,你可以联想到爱。这个曾经劫持了“我”的青春的“你”,虽然指向了青春岁月的爱情对象,但那只是一个影儿,这个影儿的实体却是那形而上之“春天”,那唯一能安慰人的神圣之物。之于此,诗人才说“绝不放过任何一个过路的春天”。 短短一首诗,能看出1980年代成长的校园诗人,他们的才情与功力。这是陈勇他们那一代人,与今天凭着几句口语小段就被称为诗人的诗人大不同的地方。(点评网友:荣光启)

                                                                                                                       点击此处进入点评网友主页

“每日好诗”点评网友名录


诗者絮语、韩东林、凤鸣宫山、wxh2016、只蝶痴梦、李龙、芦苇*印迹、老磨香油、斯文白·雷、珍河、诗语温暖、周塬、孟未了、冷麾、蟋蟀、皖西周、沉香行*朝闻道、紫梦微醺、燕诗雨、荣光启、吴根友等。

(以点评顺序为序,排名不分先后)

“每日好诗”栏目主持:孤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