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2|回复: 0

故地

发表于 2017-10-17 01:39:4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首页/每日好诗
故地
作者: 张朝贝 2016年12月20日


这个时刻的洪山广场我从未见过:
清晨的雾气未散,地铁口未开,
卷帘门咬紧了我拉链上的每一颗牙齿。
我模仿着那些即将远行的人
裹紧了内心。这些年河水发亮,
事物按着其固有的规律
呈现:分不清性别的雨水,新增的牌坊,
丰水期。诸此种种,我原本不敢一一说出。
当它们先后挤入我的内心,太多的事物
被轻易地张冠李戴,像是消失的天桥啊,
九区居民楼的讣告啊,街心的白栅栏……
我们茫然地争论,它们理所当然的模样,
直至沉默,直至被这沉默一遍遍拧干。
你还能说山和水从未远去吗?
终于,睡沉沉的武汉被电车的尖叫声蜇醒,
湖光浑浊,淹没我们湿漉漉的悲欢离合。


点评
  这是一首描述性的诗。它描述一个具体的时刻,具体的空间,某个清晨的城市广场。诗人看见了一些独独属于这个具体时空的事物,未散的雾气,紧闭的卷帘门,远行的人,同时,他又感受到过往时空洪流里的事物,“先后挤入我的内心”,这种对于时空融合、交叠的敏感,正是诗人必须具备的才能之一。

“太多的事物 / 被轻易地张冠李戴”,“我们茫然地争论”,具体到这首诗里,作者的特殊之处在于,他放弃整理这种多重时空,而仅仅是诚实地表达一种印象,由外部变迁和内心变化共同造就的张冠李戴和茫然,而这种看似未经整理的印象,却是以一种干净紧致的语言予以表达出来的:“我模仿着那些即将远行的人 / 裹紧了内心。这些年河水发亮,”这一句堪称全诗的聚力点,在真实滋生的情感和对这种滋生情感的不信任之间,内心被裹紧,忽然又宕开成时光中的河水,这种快速转换中有词语的奇迹。

但遗憾的地方在最后一行,“湿漉漉的悲欢离合”略显重复和陈腐,拉低了整首诗的格局,倘若删去,“湖光浑浊,淹没我们”,这样的结尾似乎更有力。

特邀点评:张定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