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文\九江石化 谢菲
说实话,见到它的第一感觉,我是失望的。
到达西递的时候,已近傍晚,此时的西递,就像一位精心打扮的女子经历了一天的风尘,牌坊、荷塘、民居,加上如织游人,显得有点杂乱,没有宏村扑面而来的清新。
心里默念去年宏村老板娘说的西递不如宏村的话,跟着一位当地老太太,并一再婉拒她帮拎行李箱的热情,穿过青石板的村边小路,最后我们还是忍心拒绝了她家的民宿。
我们选择了一处位置更好、装修也看起来更有徽派特色的客栈,少不了的白墙黛瓦,雕花窗和红灯笼,楼下是庭院,院外是小路。
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橘子,另一棵也是橘子。
我们就在橘子树下支起了桌子,接待我们的客栈小哥是位齿白唇红的“小鲜肉”,笑容灿烂,我们点了挂在墙上颜色诱人的火腿,又叫了不能拒绝的臭鳜鱼,客栈老板娘——小鲜肉的妈妈乐呵呵的去灶台忙活去了。
安顿之后,站在客房二楼的露台望去,我们开始细细打量:此地甚好,视线一览无余,远山如黛,稻田金黄,绿色的树以及白色的是袅袅的炊烟。
菜,陆陆续续的上来了,“小鲜肉”为我推荐了他爸爸每天喝的自酿谷酒,我本不擅酒,可此时、此食、此景,不饮一杯,似有缺憾,10元一杯的,我叫了5元。
四个人吃饭,一个人喝酒,是有点无趣,好在还有故事,大半杯也渐渐热了肚子,红了耳郭。
微醺是极好的,倒头便睡,一夜无梦,鼾声渐远。
闹钟在5时30分响了,我翻身而起,“小鲜肉”的推荐没有错,好酒不上头。
女眷还在沉睡,两个男人扛了相机出了门,天色微亮,天气微凉,村里已经有人在小河摘瓜、洗菜。
跨过绕村小河,稻田里的露珠打湿了裤脚,走过稻田便是山,山并不高,半山腰有座小亭子,安徽人精明,专门在西递最佳摄影处盖了观景亭,到达时,已经有人架了机子候着,于是三人聊着。
比我们早来的大哥居然是齐鲁石化宣传处的退休摄影师,让人感叹缘分这东西,真是妙不可言,北方大哥爽快,很快就由寒暄转为热聊模式。
此时,山脚下的西递古村,笼罩在一层淡淡的氤氲里,似熟睡的婴儿,又似戴着面纱的新娘,虽然有诗意,却不适宜拍摄,只有边聊边等。
大哥显然是位行家,聊起摄影如趵突泉的水,才思涌动,器材、参数、技巧,更是如数家珍,我虽然年轻,但已觉得渐渐吃力,只能似懂非懂的嗯嗯啊啊,当然,间或会有一句惊叹。
好在身边的人已陆陆续续的多了起来,天也渐渐亮了,而山下的西递,薄雾一点点地散开、升腾,在村后的山上凝聚,渐成一簇簇、一团团。
西递醒了,从犹抱琵琶到掀起她的盖头来,那其中的阡陌纵横渐渐清晰,也能见到米粒般大小移动的人,村民、游客、写生的学童,一副徽派村落的水墨画便渐渐的鲜活了起来。
耳边开始响起咔嚓咔嚓的声音,不时地发出赞叹声。
我甚至觉得此时的西递,特别是此处看到的西递全貌,是我在宏村不曾看到的景象,比宏村更美。
山坡上的黄山松、银杏,苍劲葱茏,山下的篱笆、稻田黄绿相间,还有那掩映其中的水车亭榭,分明是一副田园山水画。
稻田后面是绕村的小河,河的那边,就是西递这个九百七十年的古村落的全貌了,远远望去,背靠连绵大山的西递形如绿色海洋中的一条船,错落有致的粉墙黛瓦就似一间间的船舱,村头的牌楼好似船帆,而周围的几百亩良田,西递就这样停泊在这个宁静的港湾近千年。
“看,一条龙”
北方大哥的一声断喝,我顺指望去,此时,雾已散去,对面半山腰的云已聚成一圈白色的云带,而湛蓝的天空中,刚刚还三三两两的云朵儿,也组合在一起,恰死一条巨龙,首,尾、躯干,爪子,随风而动、惟妙惟肖。
巨龙庇佑之下的西递,已经是阡陌纵横、鸡犬相闻,亭台楼榭,鳞次栉比,白的,红的,黑的,一座座、一幢幢,在太阳的照射下,熠熠生辉,整个村庄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金色光晕之下。
真是一处“龙腾西递”的风水宝地,此时,当然又是一片咔嚓声响起。
如果说,昨天的西递是失望,那么今天早晨的西递才是我梦里的样子,我想,这也是它该有的样子吧。虽然历经战乱烟火,沧海桑田,却在大山深处魏然千年,不去理会纷纷扰扰的尘世,始终静静的向世人展露它最美的容颜。
人生,也该如此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