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8|回复: 2

我想回到我的木格子童车里

发表于 2017-10-18 20:54:2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首页/每日好诗
我想回到我的木格子童车里



作者: 茗风 2016年09月09日


玉米扬青猎猎旗,蝉吟依旧满槐枝。

坐来第一关心事,记取娘亲绿鬓时。







点评:



尝读《西方哲学史》,记得有位西哲说过,一切思想前人都已说尽,我们要做的不过寻求不同的表达方式而已。张之洞也说过一切学问皆被前人说尽的话。这样的说法,难免有些绝对化,但就近体诗写作而言,各种题材与表现技法,多被前代诗人用滥,后人欲踵事增华,有所创造,确实是件困难的事情。比如这首诗的亲情题材,诗中表达的对母亲的感情,前人多有吟咏,并非新鲜事。不过,作者在寻求 “不同的表达方式”上,倒是动了一点脑筋。然而,作者的大胆尝试,毕竟有点冒险的成份。

首先,以充满孩子气的《我想回到我的木格子童车里》作为绝句的标题,与近体诗的风格了不相类,显得相当前卫。“娘亲”这样的口语、方言,也与标准七绝的语言色彩有距离。读罢全诗,无论这个不可能实现的愿望已经实现,还是停留在想象中,都颇有点玄幻色彩。其次,就内容而言,前两句从外部环境写回到故乡也就是回到“木格子童车里”所见所闻,玉米宽大的叶子在风中呼啦啦地飘动,像旗帜飞飐;故乡的大槐树上,依旧是蝉声阵阵。这两句平平道出,有形有声。次二句写事,坐到童车里第一件事,看到的是母亲年轻时的容颜。绿鬓,意谓乌黑而有光泽的鬓发,多形容女子年轻美貌。全诗到此戛然而止,不事议论,不发感慨,读罢却令人难以释怀。时间不可逆,母亲的绿鬓不可复见,唯余无穷感慨。

应该说,前两句所写,或系想象中的故乡景象,后两句所写,则更加缥缈,仿佛幻觉。然而,也不妨这样认为,诗中表达的,是作者回到故乡,真真切切感受到的故乡风物之美,是见到久别的母亲之后所产生的真实想法。无论属于哪种情况,无论表达成功与否,都能让人感到作者锐意创新去寻找“不同的表达方式”的勇气。(特邀点评人:莫真宝)





每日好诗栏目主持:孤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0-19 17:21:37 | 查看全部
感谢赵老师的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0 20:12:53 | 查看全部
非常感谢联西老师光临指导本帖并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