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058|回复: 0

[行业特色与就职提醒] (公务员)深圳:“改革城”招牌更亮

发表于 2010-5-22 10:15:3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深圳特区即将迎来30周岁的生日,这是一个改革的驻足点,又是新航程的起点。总结过去,展望未来,这座城市一直不敢轻言懈怠。当前,深圳体制机制各项改革正在深入推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早已全面铺开,未来的蓝图令人期待。

    三十而立,深圳再出发。
  大力精简政府机构、谋划缩短政府链条、改公务员为聘用制、党代表尝试“公推直选”,推出民生净福利指标……深圳总是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敢为天下先”依然是特区最坚定的精神内核。
  机构改革壮士断腕
  深圳从来不乏改革的勇气和胆识。
  2009年的夏日,一声炸雷在南中国的天空响起———深圳一口气裁掉了1/3的市政府机构。改革后,深圳市政府机构从46个减少到31个,只有7个部门未被涉及。
  这不仅是一次量变,更是一次质变。
  31个部门按照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思路,清晰地分为委、局、办3个层次。另外,产业管理、规划国土、文体旅游、交通、城市管理、人居环境等部门均以“大部制”的面貌出现,一个部门相当于其他城市的4、5个部门。
  伴随机构精简的,是政府职能的深切转变。
  这次改革共取消、调整、转移284项职责及行政审批事项,政府不再承担或不再直接办理的有关等级评定、标准推广、业务培训、办展办会等事务性职责共90项,同时增加了73项民计民生领域的政府职责。
  风起雷动,从公布改革方案到任命班子,深圳只用了一个星期。这是一次壮士断腕般的自我革命,改革直指“公共服务型政府”。深圳的目标是,用5年时间建成公共服务型政府,比全国提前7年。
  “深圳在机构改革中只有勇于大胆创新与突破,才能为全国城市政府改革提供示范。”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代市长王荣说。
  不久,顺德、东莞、广州等地的机构改革隆隆启动,深圳开启了珠三角新一轮机构改革的大幕。
  深圳历史上,已经进行了7次政府机构改革和4次行政审批改革。深圳市第五次党代会之后,区级政府机构改革又将正式推行。
  专家评论说,深圳机构改革超越了个别公务员的晋升、机构简单的拆分合并以及抗击金融危机的短期之需,事关这个城市未来持续上升的空间以及中国改革涉向深水区的进程。
  综改之下改革潮涌
  “改革激情再度燃烧”,2009年底的时候,许多人盘点这一年的深圳时这样表述。
  年初,珠三角规划发展纲要正式颁布,深圳人惊喜地发现,国家在深圳前加上了“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定语。
  “深圳获批应该视作从单兵突进向全方位改革,从浅层次改革向深层次改革,从摸着石头过河的经验式改革向科学改革的标志,是深圳改革的拐点。”深圳市社科院杨立勋教授说。
  莲花山下,改革潮涌。
  2009年6月30日,坪山新区横空出世,成为继光明新区之后又一新的功能区,这是深圳在行政体制改革领域中的又一重大布局。
  坪山新区,内设机构只有1办8局3中心,编制数只有200人,大大少于其他行政区的编制。如果说大部制改革从横向推动着政府组织的重构,那么机构扁平化改革则从纵向上推动着层级的简化。
  目前,深圳的行政链条为“市—区—街道—社区”,按照深圳市委、市政府的计划,未来它将被缩短为“市—功能区—社区服务机构”,功能区将作为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存在,街道办将和社区工作站整合为社区服务机构,致力于提供公共服务。这就是所谓的“一级政府三级管理”,将大大提高行政效率。今年,深圳已经将光明、坪山和盐田作为整合街道和社区工作站的试点。
  同样在2009年,深圳在民政改革领域成为全国焦点———深圳和民政部签署了《民政综合配套改革合作协议》,民政部将把34项重大改革项目和措施在深圳先行试验,包括社会组织的备案制、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社工队伍建设等。
  2010年,深圳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再一次石破天惊。
  公务员队伍被分为综合管理类、行政执法类和专业技术类公务员3个类别,所有新进公务员都实行聘任制,3年1签,财政按工资8%为其缴纳职业年金,连续两年考核不称职解除聘任合同。这意味着,公务员岗位不再是“铁饭碗”。
  曾几何时,人们抱怨深圳改革激情减退,而综改,让深圳再次擦亮“特区”的招牌。
  “公推直选”走出党建新路径
  4月15日深夜,深圳注册会计师协会一位普通党员,连夜坐了6个多小时的汽车、2个多小时的飞机,从江苏赶回了深圳。
  他要赶的是16日下午举行的深圳第五届党代表的“公推直选”。
  在全国的副省级城市中,深圳首次将“公推直选”引入到党代表的选举中来———在4个单位直接选举产生14名代表,占480名代表总数的2.9%。
  这4个试点非常具有代表性———光明新区党工委是市委直属的区级党组织;创维集团党委是港资企业的党组织;深圳市律师协会党委和市注册会计师行业协会党委是新社会组织党组织。
  为了参与选举,深圳律师协会40多位党员转来了关系,一个月间基层党支部增加了9个;光明新区也有许多党员将关系转了过来。4个试点单位的实际参选率都达到了90%以上,“选举过程和结果公开、公正,经得起检验”,尽管落败,但律师协会候选人梁华仍对选举进行了高度肯定。
  “公推直选党代表,是党内民主的创新改革。”观摩了选举的深圳市委党校刘娅教授说。
  五年开次会,会期三五天,举举手,画画圈,散会就靠边。党代表经常被人形容为“闲人”,而在宝安区,党代表则“威”了起来———年年开大会,次次交议案,区委区政府决策重大事项事先征询党代表意见,区内重大决定及时向党代表通报。
  在闭会期间,党代表仍然是大有作为,他们通过调研、视察、意见建议征询、提案、评议、联系群众等6种方式开展活动。
  履职时间长了,履职空间大了,党代表开始像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一样走入公众视野。
  2009年4月23日,广东首个驻社区党代表工作室在宝安区文汇社区挂牌成立,党代表的触角伸至更基层。现在,宝安区已经成立13个驻社区党委和23个党代表工作室。
  今年1月27日,深圳盐田区再在全国首创“民意表达工作室”,将其打造为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倾听民意的平台,让基层党员群众“说了有人听”、“有事能解决”。
  从“欲望之都”到“民生幸福城市”
  物价高企,物欲横流,一度,深圳被人称作“欲望之都”。曾几何时,过年时的深圳空城一座,冷冷清清,而现在,举家到深圳过年已经成为一股潮流。
  2008年3月,一个年轻人离开了深圳,他在网络上留下了自己离开时的愤懑:到深圳10年了,仍然入不了深圳户籍,享受不了作为一个市民应享的公共服务。
  就在他离开5个月后,深圳开始改革实行多年的“暂住证”制度,全面推广“居住证”。一字之差,深圳想让城市多一丝温情,少一丝歧视。
  持有居住证,可以在深圳享有出入境、申请驾驶执照、子女入学、社保、计生等一系列公共服务的便利。持有“长期证”10年以上的人员还将被纳入深圳的社会管理和社会保障体系。截止去年底,深圳已经发行超过1000万张居住证,基本实现全覆盖。
  深圳的目标是,打造一个不分你我、人人都有幸福感的“民生幸福城市”。
  这一提法的雏形出现在2007年。当年,深圳在全国首创“民生净福利指标体系”,从收入分配与公平、安全、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人的全面发展等五大方面21个具体方面让民生工作“有尺可量”。
  这意味着,政府在作出任何一项决策前,必须考虑每投入一分钱,会给老百姓带来哪些利益。民生问题真正成为决策者议事日程上的重点,以及考核政绩的硬指标。
  五年来,深圳对民生事业的投入翻了一倍,每年对民生事业的投入占到了财政的70%以上。“我们首先考虑的不是GDP,而是民生问题的解决。”王荣说。

      来源:南方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