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44|回复: 0

陈燕萍:融合法理情办案的法官       本报记者 丁国

发表于 2017-10-20 18:44:3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法制日报

  “法官只有融合法理情办案,才能让群众既感受到法度,又感受到温度,法律才能更有活力更接地气。”党的十九大代表、江苏省靖江市人民法院副院长陈燕萍,是政法战线上的老先进老典型。
  从扎根基层法庭担任普通书记员,到走上法院领导岗位,陈燕萍在法院工作30年所形成的“陈燕萍工作法”,将党的群众路线落实到具体审判实践中,用真心、真情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她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模范法官、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等殊荣,当选为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党的十八大代表。
  “作为一名来自基层法院的代表,我深深体会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中国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也深深感觉到全社会法治信仰的树立任重道远。”陈燕萍说,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不仅需要通过一次次不厌其烦的释法、一次次苦口婆心的调解,最终形成胜败皆服的判决,更需要通过审判工作,提升群众的法治信仰和法治理念。
  今年4月,她所在的靖江法院刑事巡回审判团队走进常州大学怀德学院大礼堂,公开审理一起因追讨赌资引起的非法拘禁案。这个非法拘禁团伙中有两名90后,审理中他们说,并不知道强行带走、语言威胁等行为已经触犯刑法。
  “台下的大学生们对此热议,有什么比无知犯罪更令人痛惜的呢!”陈燕萍回忆起审判场景,“青春期是最易冲动的年龄,为什么选择在五四青年节前夕到学校开庭,就是要让学生更多体会到法律知识的重要性,避免人生花季因冲动犯罪、无知犯罪而遗憾终生。”
  “群众走近法律,才能更好知晓、理解和认同法律。法官不仅仅是案件的审理者,还是普法宣传员。谁执法谁普法,是每个法律工作者应尽的社会责任。”陈燕萍表示。
  “能够担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对我来说,既是无上的光荣,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陈燕萍说,民众的法治信仰和法治观念,是依法治国的内在动力,更是法治中国的精神支撑,法院应该在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同时,积极践行党中央提出的“谁执法谁普法”要求,更多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方式,举办巡回审判、公众开放日等活动,并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引入电视直播、网络直播等形式,让更多的人能够直接观看庭审、执行的全过程,正确引导、潜移默化,在人民群众心中播种下信仰法治的种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