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64|回复: 1

[员工游记] 梦幻梁家村

发表于 2017-10-22 15:04:0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文\山西静乐县石油公司  张天柱

    “汾水河畔瓜熟果香风光好,土峁田间谷黄藜艳秋色酣”……一条“‘藜麦熟了’摄影文化节”对联式的广告语,精准地表述了山西静乐县段家寨乡梁家村的山水之美。

    我们从繁华的县城起身,驶入车来车往的宁白线,到了永安镇村北向右一转,进入了一条深沟,路旁,芳草萋萋,飞花点翠;耳边,莺啼燕啭,戛金敲玉。没有半小时的路程,就来到了梁家村,花花树树的红香绿浪以及山山岭岭的千娇百媚,顿时,世外桃源般的梁家村的与喧闹甚嚣的县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里一片安宁之静,一切喧嚣止于此处。

    天如蓝,云如絮,苍如洗,村如画,水如镜……

    上苍是最富天才和激情的风景画家,梁家村无疑是它愿意盖上印章的最具个性的代表作:这是一块没有被重塑过、改造过、装潢过的处女地。

    梁家村位于石门沟,它的背后是“惟妙维肖一女郎”的芦芽山,它的前胸是“汾河流水哗啦啦”的汾河,其区内奇峰绵延,沟谷交错,山花烂漫,乔灌丛生,野草茸茸。整个村子森林茂密,遮日闭天,主要树种有柳树、杨树等。在村头,梁氏后人集资建起了一座亦古亦今的二层仿古建筑,一层是村门,二层是庙宇,平添了一丝古韵。看得见牛儿在坡上悠闲地啃草,小鸡在阡陌间自在地觅食,看得见猫眠花下,犬归主迎。村子东头有百亩平展展红火火的藜麦田,是乡亲们的“掌上明珠”,那七彩缤纷的穗头上,托着一片片妖媚嫣润……恢宏、幽邃、渊深,在这水土流失严重的莽莽黄土高原,能有这样一方丰土吉壤,为这方百姓营造着一片希望的天地。

    梁家村的美,美在质朴无华,浑然天成,无一丝人工雕琢之痕。走进梁家村,青幢碧盖,浓绿生云,就像走进了一方跌宕崛奇的洞天福地。

    石得水而活,土得水而沃。梁家村的大美是与这里山水的神韵相掺相合融为一体的。一条龙河水,不分春夏秋冬地尽情播撒着生命的琼浆玉液。清新纯净的空气包容、呵护着远道而来的每位游客,蓝天、大地、黄塬,好似铅华洗尽般一尘不染而令人赏心益目。村前的龙河水潺潺轻柔地向着汾河流淌,一路上且歌且舞,用那浸润的歌喉唱酥了两岸。婀娜多姿的那些树木,或遒静、或伟岸、或挺拔,或疏枝密叶、或盘根错节、或华盖如伞,就像一个个身披青黛色甲胄的武士,在忠实地守护着这片净土。也许是这迷人的梁家村太幽静平和了,那村前龙河桥下的水流虽不壮观却欢快忘情地奔腾欢跃,飞溅起颗颗珠玉,飘洒出串串音符,不绝于耳畔的幽禽唱和,婉转清扬,奏出了一曲非凡的人间乐曲,置身此等仙境,我焉能不顿生“起舞弄清音,何似在人间”的感觉。

    我从美学专家那里得知:齐整、单调是凡夫俗子的审美标准,参差、错落才是造化的真正美学。梁家村回环跌宕,层次叠加,既笔墨有致地写尽了水的朦胧与清新、微波与奔涛、明快与缠绵,也酣畅淋漓地绘出了山的古朴与奇雄、混沌与迷蒙、雍容与绮丽。这些山水,或“峰峦压岸东西碧,桃李临被上下红”,或“地拔双崖起,天余一线青”,或“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或“溪边照明月,天在清溪底”,或“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在这里,蝉韵是从杨树上坠下来的,泉流是从草丛里揉出来的,云雾是从悬崖上长出来的,清岚是从绿叶里渗出来的,真是一幅“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幽静的村落图。

    那一天晚上,我住宿在村上老大娘的家里,大土炕,芦苇席,喝的山药和子饭,踏实而温热,晚上睡得很香很香,竟然梦见了孩童时坐在舅舅家窑顶上遥想未来的情景:把自己想象成一个长满胡子满嘴故事的老人,一个身挎相机行游天下的记者,一个手执教鞭谈古论今的老师,一个天上地下演绎风云的作家……

    幽生林樾,闹绿酣红,我们咋能容忍用喧嚣去搅动它们的淡然和娴静。

    生活中有各式各样的美:妍丽美,宝贵美,清新美,朦胧美……唱铜钹铁板、大江东去是美,吟小桥流水,烟雨楼台是美,叹古道西风马亦是美……我在梁家村感受到了自然美、幽静美、古朴美,天籁美,原始美,流动美。在这大美的启示中,我透心透彻地明白了那位身穿七彩衣名叫“藜麦”的洋姑娘,为何远隔千山万水远渡重洋来梁家村落户成家,与这里的乡亲们中西成亲“喜结连理”……

    游目骋怀使我们眼圆睛亮,分花拂柳令我们心旷神怡。

    一路诗情画意送我们走向了又一个采风点——藜麦田野

    梁家村独特的自然环境给创作者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和创作的源泉,在梁家村举办摄影文化节的日日夜夜,艺术家们和时代的创造者一起欢笑,一起流泪,采撷灵感,无论是摄影家镜头下的一幅幅照片,还是文学创作者笔头下的一篇篇作品,是梁家村收割藜麦的火热场景,使艺术家们实现了涅槃,收获了自信。艺术家和农民打成了一片,有的艺术家拿起了镰刀,参加到了收割的队伍中去,有的摄影家赶紧用镜头记录下了这一难忘的瞬间。9月16日上午,有一批摄影家来到梁家村时,农民们有的已经回家吃饭,摄影家们想拍一下收割藜麦的宏大场面,被村长得知,一部手机打过去,马上来了一群拿着镰刀的农民,立即投入到了收割藜麦的劳动中去,顿时,在场的约有近百名摄影家们纷纷拿起了各式各样的相机,拍下了很多让人难忘的七彩藜麦照,其中有张航拍的照片,卓尔不群,照下了全景式的收割照,把那个气势恢宏的场面聚焦在了镜头内。有个昵称叫昶旭的文学作者即兴写下了古诗:淳朴静乐秋色灿,甘霖时来硕果晒。十里红霞香藜麦,摄影盛况段家寨。小居农家品百味,山间古韵育农庄。峥嵘峰头阅锦绣,林荫深处掬水尝。有个县作协会员,索性拿出了采访本,坐在地畔写起了作品,这一场景,被一个摄影家看在眼里,瞬间记录下了这一镜头。把个“笔头”写“地头”、“镜头”拍“笔头”的动人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藜麦谓之“粮食之母”,其营养品质,可谓卓矣越矣,精矣绝矣。偎身田野,我们的生命被另一种强大的生命所震慑,所溶解,所征服……

    藜麦熟了,藜麦熟了红满天……发展富硒健康产业,乡亲们用红穗头托起了致富的五彩梦。

    秋天的田野,涌动着火一样的激情,热闹得“舞袖飘金谷,”“游鱼也翻荡”,这和村里的“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雅静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一“静”一“动”,两难具,二美并,创造出了“静”和“动”完美结合的美轮美奂的两大“景观”,徜徉在这“静”和“动”的诗笺画页中,驱着我们在藜乡寻觅艺术圣果,使我们一个个都成了无愁童子。

    在梁家村采风的日子里,我的脑海里全是跳动着这样的字眼:安闲,惬意,舒爽,怡乐……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草木植成,国之富也”……在梁家村,我最喜欢漫步于村中的林荫道和藜麦的田野上,那形同薄荷香一样凉丝丝的空气,那味同甜甘草一样甜滋滋的空气,真是令我遍体通泰,经络通畅,因为,此时此刻,我在大吐大纳,进行着气自丹田的呼吸,在这个每立方厘米中含有几万个、或者更多负氧离子的大自然的超级氧吧里,我感到几天来翻山越岭奔波的倦意在消失,甚至我已感到人到中年所产生的疲惫和暮气也在消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0-27 15:51:23 | 查看全部
文化乡土游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