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94|回复: 0

[员工游记] 时空隧道·水洞沟

发表于 2017-10-22 15:11:1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文\九江石化  张美英

    从银川宁东自驾去水洞沟的途中,路边开满了格桑花,忍不住停下车来,一阵狂拍。
    到达水洞沟,顷刻被大门上四尊高大的人像图腾吸引,他们手拉着手,一副永远都不分离的样子。

    带着几分神秘与荒凉感,我迈进了水洞沟遗址博物馆大门。馆内蕴藏着丰富而珍贵的史前资料,玻璃窗内一段段文字、一张张图片和一尊尊考古实物,记录着远古人类繁衍生息,同大自然搏斗的历史见证,展示了遗址的发掘过程、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让我知道了宁夏的历史原来是从水洞沟开始的。

    馆内最令人震撼的是运用了现代声、光、电等高科技组合,真实再现了三万年前水洞沟人其乐融融,渔猎生活和打制石器的生产场景,以及洪水肆虐、山崩地裂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导致被迫迁徙的情景。我身临其间,是梦是幻,仿佛回到了远古,与他们一起狩猎、农耕、生活和娱乐……深深被他们的愉悦、哀愁、惊恐所感染。

    坐上电瓶车,来到明长城。这座土夯的长城虽饱经沧桑,残垣断壁,然而却依然突兀于平地之上,蜿蜒连绵,雄伟挺拔,气势不减。听导游说,它是宁夏境内相对保存最完整的一段长城遗址,是宁夏戍边文化的最佳体现地,充满着神秘的色彩。

    登上这一脚跨内蒙古宁夏两省区的长城观景台,放眼眺望,北边的毛乌素沙漠,南边的水洞沟地貌尽收眼底。

    我迎着风,走在蜿蜒曲折的明长城上,任长发飘起、任裙摆飘逸,就这样一直走到长城的尽头驻足,遥望着着遥远的足迹。眼前慢慢呈现出一群远古人,他们随身携带着猎人的专用工具、武器、帐篷和火种,顶着凛冽的西伯利亚寒风,艰难地跋涉在鄂尔多斯黄沙漠漠的旷野之上。他们翻上一道连绵起伏的山梁,来到了如今的水洞沟,他们在这里搭起帐篷,燃起火堆,用自己制作的石器生产、在草原上追逐着受伤的羚羊、灵巧地用鸵鸟蛋皮做成精美的艺术品,他们在这里繁衍生息,把自己独特的文化留在黄土中。

    走下明长城,进入芦花谷。顷刻被大片大片的芦苇包围着,那芦叶青青,芦花飘香,如一沟绿水,滚动着波浪,涌向前方。漫步在其间的木制栈道上,看两旁的芦苇摇曳生姿,陶醉在那苇荡丛中,此刻心情一片宁静。

    沿着长城脚下芦苇丛中的木栈道一直前行,到了水库的边上,这里就是红山湖。乘着船儿游览红山湖,见湖水如镜,岸绿草茂,登高望远,有长城相拥。置身其间,若入天池,令人心清气爽,一切杂念皆抛。

    在水洞沟通往红山堡幽深莫测的大峡谷中,保存着500多年前的明代藏兵洞。藏兵洞并非一简单洞穴,它是一项用于军事的宏大系统工程,藏兵洞内上下相通,左右相连,洞中分叉颇多,有如迷宫。在昏暗的灯光下,你还可以依稀看见粮仓、水井、厨灶、兵器库、陷阱、暗器孔道等,还有众多土室,可供官兵藏身休憩。在布满机关重重的狭窄洞内缓步前行,你不免有些战战競兢、小心谨慎。承想,这道道防线在古战场上有谁能破?它完全可与《地道战》媲美,它是明代的奇迹。走出藏兵洞,我好像经历了从三万年到五百年的时空穿越。

    水洞沟,大自然造就的雅丹地貌,使这里充满了雄浑、奇特的荒谷神韵,经历了千万年的风沙雕蚀后的奇绝景观,使人望而生奇,陡升地老天荒、旷古玄远之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