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33|回复: 1

机车神医

发表于 2017-10-23 10:07:1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blockquote]
劳模于荣昌“机车的神医”  
?? 不用到现场,只要告诉他机车出现了什么“症状”,于荣昌马上就能判断出是什么故障——
?? 于荣昌的大名之所以在兰州铁路局几千名火车司机中如雷贯耳,并非因为他的资格老、工龄长,或者比别人多跑了多少里程,而是因为他比任何人都更了解各种型号的铁路机车。他随便拿张纸就可以画出各种机车的内部结构图;一台机车的电子线路几千条,条条在他心里有本账。他在工友中得了一个雅号:“活电路”。
?? 把机车的内部结构和电路在心里背得滚瓜烂熟,不为别的,就为了在处理行车故障时能够顺手拈来、轻车熟路。
?? 久而久之,于荣昌不用到现场,只要有人用电话告诉他机车出现了什么“症状”,他马上就能判断出故障在哪儿,按照他的几句点拨去做紧急处理,故障会很快排除。因此,在全国铁路机车系统,他还被同行誉为“机车神医”。
?? 作为兰铁嘉峪关机务段的一名火车司机,能拥有今天这样的超凡本领,于荣昌苦苦修行了近30年。第一个十年他成为一名合格的火车司机
?? 今年46岁的于荣昌,总是称自己为“被耽误的一代”,刚刚上学念书就赶上了“十年动乱”,稀里糊涂混到了高中毕业。于荣昌突然发现,自己居然什么都不懂,他说:“高中毕业后,我连正负数加减的运算都不会。”在家待业3年之久,于荣昌深刻体会到“知识的贫乏比生活的贫困更为可怕”。1982年通过几年的夜校自学再经过招工考试,他被录取到兰州铁路局干司炉工,他下定决心———当工人就要当最好的工人。
?? 那么什么是最好的工人?
?? 当时,还在给内燃机车的炉膛里一铲一铲送煤的于荣昌认为,在铁路部门最好的工人就应该是开火车的工人。他暗暗立下志向:一定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火车司机。凭着蚂蚁啃骨头的精神,一点一点地积累、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他用持之以恒、滴水穿石的精神,硬是先后自学了几十种专业书籍,掌握了开火车的技术。
?? 1990年2月,通过严格的理论、规章、操作、钳工考试,他顺利地考上了火车司机。然而,命运似乎在和他开玩笑,就在这一年,内燃机车换型,面对电力机车密密麻麻、纵横交错有几千个符号的电路图,他几乎又成了“睁眼瞎”。第二个十年他成为出类拔萃的技术尖子
?? 内燃机还没有琢磨透,就要开电力机车,这对一个年轻的火车司机来说,是一次严峻的挑战。
?? 他通过一条条熟记线号,一个联锁一个联锁地找,一条电路一条电路地学,一个部件一个部件地认,一有空闲就来到机车上,白天练,晚上也练,从每个零部件的名称到尺寸限度,从检查的顺序到故障的查找,一遍遍地练,一次次地喊。他在实践中总结出的检查机车的独特步法,被称为“于式步法”,简单实用,念着口诀一套步法下来,零部件检查一个不漏。
?? 火车机车上一共有1万多个零部件,每次常规检查的就有1000多个,于荣昌能在87分钟内一边检查一边准确无误地报出这些零部件的名称来。在此之前,该项全国纪录是90分钟。
?? 从这个时候开始,他逐步修炼成了自己“超凡的本领”。他不仅能说出机车各部件的名称,而且还可以“盲诊”———人不在现场,但是,只要报出机车故障的情况和方位,他就能指出故障的原因,并提出最佳解决办法。
?? 针对在运行中电力机车易发生机破故障及事故的现状,他查数据,找原因,想办法,归纳整理出韶山系列各型号电力机车调压开关不进级的原因、处理办法流程图,发给机车乘务员,一年中就防止机破故障20余起。他先后对韶山系列电力机车进行了系统钻研,提出了改进电路的设计见解,发表了《韶山3升弓电路和2SDC得电电路改进设计见解》10余篇论文。1998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被兰州局聘为工人技师,2002年又被评为高级工人技师,成为具有机车专业高超技艺的特殊人才。第三个十年他从好工人变成了好师傅
?? 因出色的职业能力,他的名气在同行中也越来越大。
?? 2001年的一天,一名乘务员给于荣昌打来求助电话说调压开关不进级,伺服电机正反转接触器不吸合。于荣昌仔细听了对方的讲述,然后告诉他检查预备中间继电器。不一会,求助司机又打来电话,说:“老于,你真神了,故障果然是预备中间继电器常开联锁虚接。”
?? 从此以后,一次次的求助电话,一次次的帮助排除故障,使于荣昌的名声和手机号在机务段迅速传开。
?? 有一次于荣昌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处理完故障后那人告诉他:“现在兰州局乘务员公寓里,正悄悄流传着你的手机号码,说你是‘机车故障110’。”
?? 一句简单的话语带给于荣昌很多启发,从此,他确立了自己新的追求,要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帮助更多同志排除故障、保证安全。
?? 他给自己定下规矩:手机24小时开机!此后,于荣昌先后购买了大量的业务书籍和计算机书籍,订购了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杂志,写下了近百万字的心得笔记,绘制出了几十幅行车电路的图解,将图解与走车电路、线路、联锁等一一对照,使其烂熟于心;他用敏捷的思维和热情的态度,感染、帮助着每一个求助者;他把技术“绝活”毫无保留地用来解决机车运行中的故障问题,确保运输安全。
?? 多年来,只要有人打电话询问机车故障处理,不管何时何地,他都会以最快捷的方式帮助对方。有时,夜深人静,急促的电话铃声把他从梦中惊醒,为了不影响家人休息,他就跑到卫生间去接电话。
?? 随着一次次的接听电话,许多乘务员对他的技术水平顶礼膜拜,慕名前来拜师学技者,也是越来越多,于荣昌总是来者不拒,真诚地传授自己的技术。目前,他的徒弟中有8人考上了工人技师,2人被路局聘为高级技师,有10人成为司机长、指导司机及业务骨干。
?? 随着电话的越来越多,于荣昌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在领导的积极支持下,他把自己的10位徒弟也拉进了“机车故障110团队”,共同解决机车运行中的难题。
?? 在于荣昌的分工培养下,10位徒弟各有专长,都成为某一领域里排除机车故障的“单打冠军”。
?? 几年前,他因自创了“机车故障110”,一时在全路传为佳话,被铁道部授予“火车头奖章”。如今的于荣昌,已经结束了单打独干的历史,带着10位徒弟拉动着铁路安全运输生产的“平安之舟”。在全国铁路系统,有许多单位纷纷学习他的经验,使“机车故障110”遍地开花。
?? 2005年6月,为了发挥于荣昌的业务特长,段领导安排他担任车间教员专职。教室小,一次只能坐120人,于荣昌把课时分为上午两节、下午两节,学习会散了但他仍不能休息,他还得利用交班会的时间向车间运用干部讲解。连续不间断的讲解,他的嗓音沙哑了。学员们说:“于老师的嗓音,现在越来越像歌星刀郎,那种丝丝的沙哑里蕴藏着西北人特有的执著和坚忍。”
?? 工作25年里经历了机车的两次换代———1990年,蒸汽机改为内燃机;1997年,内燃机改为电力机车。自称“被耽误的一代”的于荣昌,干司炉、考司机,当师傅、带徒弟,最终成为闻名全路的高级技师,他的技能成才之路始终与中国铁路的更新换代同步。
[/blockquot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3 11:29:51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