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砥砺奋进 开拓创新
来源:工人日报
2017-10-24
金秋十月,天高云淡,树叶渐红。田野里收割机轰鸣作响,乡间道路上满载金黄灿灿玉米、红彤彤高梁的拖拉机欢快地跑着,忙碌的村民脸上都露出幸福的笑脸,到处都呈现出一派丰收的喜悦气氛。
在这醉人的秋色里,笔者和几个台区经理驱车到近年来改造过的村屯进行了回访。一路上看到的是整齐规范的10千伏线路杆塔高耸,导线银光闪闪,田野里,新建的农排线路纵横交错,一座座蓝白相间的崭新井房,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笔者首先来到奈曼旗泊和乌苏村,这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的120多户的村屯,一进村,村子里横成排,竖成行干净整洁水泥路,路两边黄灿灿的金叶榆和怒放的红、黄、紫色的秋菊把晚秋的小村庄打扮得格外靓丽。崭新整齐排列的杆塔,黑油油的绝缘导线,规范的变压器台区更是给这美丽的村庄平添了一份现代化的感觉。
笔者来到村支书宝常山家,他满面笑容地从屋里出来,高兴地说:“欢迎你们来家里做客。”笔者指着院子里堆满的黄橙橙的玉米问道:“你这堆玉米得打10多万斤吧?”“估计得打18万斤左右,除了玉米还收成两三万斤黄豆、荞麦、谷子等杂粮,再加上养牛、羊等,估计今年得收入个小20万元吧。”书记一脸高兴地说。“那你今年可发了。”我们笑着说道。听了我们的话,宝书记也高兴地笑起来。
来到屋里,宝书记给我们沏上茶,讲起了他们村这些年来的变化,从村容村貌、美丽乡村建设到村民们生活水平的变化,但讲得最多的还是电网改造。他说:“我们村电网改造前,就一台50的(50千伏安)变压器,电杆有6米的水泥杆,有5米的水泥方杆,线是16(16平方毫米)的,不但电不够用,遇到刮风下雨,就得停电,怕电着人啊。改完后,现在可好了,线都是绝缘线,变压器就有两台,四线拉到每家每户,电是又足又稳,安全那是更没的说,不但村子利用电好了,现在农灌用电也大变样了,老旧农灌变台改造了,井井通电了,电压好了,电费省钱了,也彻底改变了原来有电用不好、机井流水少、下雨就停电、加工往外跑的局面。”
在回所的路上,回想5年来,我们紧紧围绕新农村、新电力发展要求,积极服务“三农”,从电网建设突飞猛进、新技术新业务应用日新月异、优质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综合管理不断提高、思想观念不断转变以及广大员工克服种种困难,投身一线,砥砺奋进的巨大变化,令人高兴,使人振奋。一幕幕奋进的场景和取得的成就不断在脑海里出现。
推进电网建设 解决热点难点问题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用电量日益增长,原来运行的10千伏线路及设备由于建设时间大约都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运行时间长,技术标准低,已经远远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求,形成供电能力不足,造成供电末端电压质量差等多种弊端,成为农村用电热点难点问题。
该所以解决农村用电热点难点为己任,5年来,累计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4条共计90余公里,10千伏分支线路4条约22公里,安装10千伏柱上无自动功补偿器4组,安装10千伏真空开关5台,改造农村低压电网15个村屯,使1700多户村民受益。新建、改造农村农灌台区180多个,线路约900多公里,2000多眼机井全部实行了井井通电,极大地解决了农村用电供电不足和缓解了末端电压不足这一用电热点难点问题,有力地促进了美丽乡村建设。
新技术、新业务应用日新月异
近年来,随着智能电表更换、电表远程集抄、电费自动控制等新技术、新业务的不断应用,更有效地维护了企业和用电客户的利益,减少了人为操作原因造成的误差,拉近了供用电双方的关系。同时,极大地减轻了供电所员工的工作强度,使员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维护线路设备运行,更多地为客户服务。
目前,该所5300多用电户全部实现表计远程集抄,占总数的86.7%的用电户已经实现了“费控”。缴费方式灵活多样,除了传统的营业厅坐收外,新增了邮政储蓄代收、手机APP掌上营业厅、支付宝、微信等多渠道交费方式,极大地方便了用电客户。目前,该所用户线上缴费率已经达到总客户的53.6%。利用网络技术优势,员工与客户建立微信群,在群里及时传播各类用电信息,以及安全用电、节约用电小常识,形成员工与客户的无缝对接,目前,该所已建立微信群26个,覆盖率已经占总客户的98.6%,受到客户的广泛好评。
管理模式推陈出新 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随着营配贯通的深化融合、“全能型供电所”建设的不断深化,网格化管理、台区经理制实施、供电所末端业务融合,极大地提高了供电所综合管理水平,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思维,使供电服务由原来的“后端”方式改变为“前端”模式,管理模式清晰高效,服务方式快捷周到,实现由过去的指派性到现在的主动性转变。
全能型供电所建设的大幕已经拉开,前进的脚步更不能停歇,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改进,以坚实的脚步,扎实的工作,为美丽乡村建设,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继续贡献我们的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