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9|回复: 4

[转贴] 诗情明月共婵娟

发表于 2017-10-24 10:54:1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文\福建石油分公司    何银基


    天上那一轮明月,不知撩动了多少文人墨客的诗心。似乎历代诗人没有不吟月的,在我国浩如烟海的诗文中,吟月的诗词随处可见。“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那照临广袤时空的同一轮明月,走过秦时的烽火狼烟,走过汉时的雄伟边关,在不同的因缘会合下,在不同的人情感识中,就给人各不相同的联想。所以,同样一轮明月,却饱含着不一样的万千情意。

    在孤旅者的心里,月是思乡情。最让人耳熟能详的莫过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对孤旅游子来说,白天也就罢了,可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在难以入眠、短梦初回中,孤寂而又萧条的客况,明亮而又清冷的月光,怎不让人触动旅思愁怀?曾经“仰天大笑出门去”的李白,此时就被月光驱走了睡意,完全沉浸在对故乡的思念之中。这不仅是李白一个人的感受,更是古往今来所有孤旅游子的共同体验。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白居易的“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哪一个不是月下的思乡人?就连刚恢复相位、奉诏回京的王安石,在外人看似春风得意之时,却吟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诗句,也在明月下流露出无限的思乡、眷乡之情。

    在伤别者心里,月是离人愁。《春江花月夜》里的:“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这里,“卷不去”、“拂还来”的是月光吗?当然不是,而是思妇挥之不去的情思离愁。虽然远隔千山万水,但因为共有一轮多情的明月,人心隔而相通,在脉脉月色下,游子和思妇一样“不胜愁”。唐·赵嘏《江楼旧感》:“独上江楼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昔日伴侣不知已经漂泊何方,而诗人却又只身来到江楼,面对如水的月光,缕缕怀念和怅惘之情,正无声地搅扰着诗人孤独的心。诗人曾经的旅伴是谁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另一方天地的月光下,一定也有一个思念他的人,月光见证着漂泊的旅人在人间道上辗转跋涉的相互思念和牵挂。

    在失意者心里,月是清心剂。唐代王维有首脍炙人口的《山居秋暝》,其中一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已经成为描写宁静的自然之美的名句。王维在安禄山攻陷长安时,曾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这自然成为人生中的一大污点,自此他厌恶宦海,喜归自然。在山里,月光像被雨水清洗过一样,格外明亮皎洁;山雨汇成的股股清泉顺着山石蜿蜒而下,发出淙淙的清脆悦耳的欢唱,好似宛转的“小夜曲”。此时此刻,月光如泻,心静如水,醉卧山间,万念皆寂,唯把这份淡泊,这份淳美,这份幽静而缥缈的景致,留在生命的最深处。在月光下释怀的,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苏轼《水调歌头》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一千古绝唱了,既然月有阴晴圆缺,那么,对人世间所有的悲欢离合就不应该耿耿于怀了。时至今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已成为人们对远方亲友最常用的祝福语。

    诗情明月共婵娟。天空中那一轮皎皎明月,照映在每一个人心里,又被幻化成各不相同的各自心里的月亮。诗人是最富于想象的,明月寄托着他们生命中悲悯情操,是他们绮丽的梦想,他们或吟咏,或感怀,或怅惘,笔下的明月自然更是千姿百态、仪态万方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0-25 08:13:33 | 查看全部
感谢赵老师的精彩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0-25 08:13:42 | 查看全部
赵老师太给力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0-25 08:13:51 | 查看全部
问好赵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5 19:40:12 | 查看全部

回 1楼(煤缘) 的帖子

问好白老师!周三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