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02|回复: 0

在录井岗位实现“找油梦”

发表于 2017-10-25 16:31:3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与许多“油二代”一样,袁红军打小就梦想着能穿上鲜艳的红工装,在油田干出一番事业。为了这一梦想,他一路勇往直前,抛洒汗水,靠着执著的信念和顽强的拼搏,在岗位舞台上演绎出精彩人生。
  辛勤付出赢得广泛赞誉
  1989年9月,20岁的袁红军从山东东营河口技校毕业,被分配到河口地质大队探井中队工作。
  桩古13-3井是他参与施工的第一口井。刚到井上干了两天,师傅因合同到期突然离职,队长让他临时顶师傅的岗位。于是,他白天拿着师傅留下的地质记录本,一边琢磨一边干;晚上抱着地质理论书籍一看就是一个通宵,不到半个月他就能独立顶岗,干得有模有样。队长评价说:“小伙子有些干地质的天赋。”
  半年后,表现出色的袁红军被调至大班岗位,在松1井跟着师傅系统学习岩屑描述、地质剖面绘制、地层对比等录井专业知识。他学得如饥似渴,废寝忘食。两个月后,队上因人事变动,袁红军直接从实习大班被推上队长的职位。
  尽管嘴上自嘲是“旱鸭子上架”,他却下定决心要把这份工作干好。他主持施工的第一口井是“德3井”,录井难点在取心卡层上。是他没辜负大家的期望,当时只有半米厚的白云岩取上来0.2米、3米厚的气层取上来2米。优异的战绩赢得当时临清项目部会战领导的信赖,当场拍板:“这口井下步施工听袁工的!”
  这份信任得来不易。为录好这口井,袁红军连续住井四个多月,只要正常打钻他就吃住在气测车上,由于长时间处于高度紧张和疲劳状态,他即使患上肠胃炎也没请一天假,一口井下来体重掉了几公斤。
  这段特殊的经历让他比同龄人得以更快成长。工作不到两年时间,他已经正式担任探井队技术员、队长职务,顺利完成了德古1、甜特1、沈2等15口重点预探井和60口开发井施工任务。
  2002年,袁红军开始从事现场生产管理,负责人员调派、技术决策、安全管理等多项工作,工作量特别大。自此,他每天6点半前准时到达办公室,一年有300天以上穿梭在施工现场,手机24小时开机,时常半夜被小队的电话叫醒,很多时候要连夜到现场处理问题,这一干就是10多年。
  领导同事高度评价袁红军:“当采集工捞取的岩屑包包都可以当教学样品;当技术员画出的岩屑剖面图成为推不倒的‘铁柱子’;当录井队长带出的队伍都响当当;当生产管理员,对每个人员、每个环节了如指掌,现场挑不出毛病。”
  破解难题助力提质增效
  1998年,袁红军所在单位地质录井公司刚开辟陕北市场,袁红军负责首批三支施工录井队技术决策、资料检验、完井资料上交工作。
  由于当时资料保密原因,延长油矿的所有资料都不外借。现场录井队没有任何施工参考,就像在荒漠里失去“指南针”。对此,他主动跑到井场,白天和小队员工一起卡层、决策、攻坚,晚上加班加点检验整理资料,及时把总结出的技术经验成果应用在现场。总结制定的“细层对比卡层法”“低渗透油气鉴别法”等施工方法在12口井成功应用,尤其对开发该区块高压低渗透层发挥了重要作用,正70-1井当时获日产21吨高产油气流,实现了该区块开发的新突破。除此,他负责的38口井完井资料均为“优秀”资料,为单位赢得“质量信得过单位”称号。
  针对胜利油田草古102区块施工井易发生井漏的难题,他带领团队开展技术攻关,圈定出易漏区域边界,制定出“漏失地层界面预判法”“封堵漏失层分段钻进”等技术措施,在后期22口井施工中有效地避免了井漏事故发生,为勘探开发提质增效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几年,他重点针对部分区块、井型施工中存在的录井技术难题,带领技术攻关小组开展专项研究,总结出《提高草古1地区潜山界面卡准率》《提高非常规开发井油气层有效钻遇率方法探讨》《录井技术在盐227区块非常规井压裂选层中的应用》等20余项技术成果,在提高地层卡准率、油气层钻遇率、油气采收率等方面成效显著,被广泛推广。袁红军总结的4篇技术论文在国家期刊发表,3项获得油田QC优秀成果奖,荣获“胜利油田技术能手”“第六届胜利油田技能大奖”等称号。
  凭靠技艺贡献自身价值
  “评定一个人的真正价值只有一个标准,就是看他在多大程度上摆脱了‘自我’。”袁红军特别喜欢这句话,他领悟为“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贡献”。
  职业生涯里,他给自己设定了两项主要目标:一个是要制作出现场录井系列化装置,以提高现场标准化水平和操作的安全性,减轻现场录井人员的劳动强度。第二个是带出一批业务能力强,能独当一面的技术人才,为油田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岩屑采集是现场录井最基础的工作。随着近几年钻井设备的升级,造成录井所需岩屑难以接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岩屑录井施工质量。袁红军专门查看了10余种型号的钻井设备,利用废旧的钢板制作出通用的“岩屑接取装置”,在现场试验和多次改进,先后在100多口井上应用,满足了生产需要。
  为了提升录井队规范化水平,他应用力的分解原理,制作出“新型循环罐端架线装置”,消除了架线杆附着在工程安全护栏上的安全隐患,目前该装置已得到全面推广。为了提升现代化录井工艺水平,他和同事共同研制的“井壁取心装置”,使原来现场需要两个人干的活一人轻松搞定,同时还有效保证了岩心的完整度,节省了一大半工时,受到员工普遍欢迎。
  他主持和参与研制的“移动式液压升降器”、“泡沫钻井液岩屑取样器”、“卫星天线底座”等技术革新成果,不仅帮助现场解决了传感器在钻井液槽面变化范围较大无法稳定工作,泡沫钻井液钻井施工条件下无法足量有效捞取岩屑,传统卫星固定不稳定、信号中断等实际问题,还明显提升了现场标准化水平。近几年,袁红军有43项技术革新成果获得公司级以上奖项,6项荣获国家新型实用专利称号。
  为把这一身技艺传授出去,他担任了公司兼职培训师,先后开展导师带徒活动20场次800余人次,培养出50多名优秀录井骨干,大多数走上录井队长、技术员岗位,部分担任了管理岗位,其中5名徒弟还获得厂级技术能手称号,12名晋升为技师、高级技师。
  (胜利石油工程公司 袁滨 付卫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