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23|回复: 2

冰轮影现永清凉 馆藏明清秋月题材绘画欣赏

发表于 2017-10-26 09:05:1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编者按:初秋的燥热将尽未尽,但入夜时那阵阵清凉的微风不禁让人抬头望向那一轮宁静的秋月。在城市中,秋月在霓虹灯的映衬下,格外皎洁,那么古代的秋月如何?下面,请您欣赏明清时期秋月题材绘画。

《月华图》轴,清,金农绘,纸本,设色,纵116cm,横54cm
画幅右下款识:“月华图画寄墅桐先生清赏。七十五叟金农。”钤“金吉金印”、“生于丁卯”印。又收藏印三方。鉴藏印“谭观成印”等3方。

《月华图》局部
此图是金农晚年画赠友人之作。全画中只有一轮满月,里面是凹凸起伏的阴影,外缘放射出赤橙黄绿青蓝紫组成的光芒。画面赋色简逸纯净,却表现出画家强烈的感情。传统作品中月亮往往被赋予神话色彩,内有嫦娥、玉兔、桂树等形象,在文人画中,更多的是作为补景出现。《月华图》的构思则别出心裁,以写实的手法直接表现月亮的光华,以奇致胜。
此图画法上几乎看不到传统的笔墨之法,阴影的表现充分发挥了水墨在宣纸上产生的效果,与暖色调的淡色光芒形成对比,衬托出月光的皎洁明亮。画家在创作过程中意与神和、迹与手化,天趣自成,展现出画家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张庚《国朝画征录》曾评金农画道:“非复尘世所见,盖皆意为之。”此图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6 09:05:30 | 查看全部

《汉宫秋月图》轴,清,袁耀绘,绢本,设色,纵129cm,横61.3cm
本幅自题:“汉宫秋月,壬申初冬邗上袁耀画。”钤“袁耀”、“昭道”印2方。

袁江和袁耀父子的绘画艺术,从题材到绘画风格完全一脉相承。“汉宫秋月”是袁氏父子经常画的一个题材,内容以昭君出塞的历史故事为背景。王昭君是汉元帝时的宫女,貌美且有志气,自愿远嫁匈奴和亲。在她的影响下,匈奴与中原之间得以和平相处,“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袁耀曾多次选此题材,其主要兴趣在于描绘华美的宫殿建筑。此幅中殿宇宫门紧闭,月光似水,将庭院笼罩在一片苍茫的夜色中,淡淡的凄凉情调正符合王昭君即将远离故乡和亲人的离愁别绪,这使得原本精工华丽的楼阁也带上了一丝哀婉的色彩。

《月中桂兔图》轴,清,蒋溥绘,纸本,设色,纵99.3cm,横43.5cm
本幅自识:“臣蒋溥恭绘。”下钤:“臣”、“溥”朱文方印。下裱工钤有古物陈列所藏印:“宝蕴楼书画续录”朱文方印。按乾隆皇帝御题可知,该作品绘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中秋。上、下诗堂有乾隆皇帝、刘统勋、董邦达、刘纶、介福五家题诗,以及蒋溥自题诗。
蒋溥自题:“宸襟拈句发清芳,惭愧濡毫数点黄。恰遇山庄开寿宴,兔轮初上碧天凉。臣蒋溥恭和。”下钤:“臣”、“溥”朱文方印。
乾隆皇帝御题:“秋暖无端迟桂芳,缀枝初折几苞黄。玉?静守冰轮朗,画出人间满意凉。戊寅中秋御题。”下钤“乾”朱文方印、“隆”白文方印。
刘统勋题:“蕊珠颗颗领秋芳,风露连宵色染黄。驻景不烦寻玉杵,冰轮影现永清凉。臣刘统勋恭和。”下钤“歌咏太平”白文长方印。
董邦达题:“广寒高处落秾芳,颖暎金枝浥露黄。正是敷天开寿域,重轮无际一天凉。臣董邦达恭和。”下钤“邦”白文方印、“达”朱文方印。
刘纶题:“一株玉宇领巌芳,顾腹祥占抱珥黄。天咏题成广寒谱,云璈合与奏新凉。臣刘纶恭和。”下钤“臣”、“纶”白文方印。
介福题:“玉兔爰爰守桂芳,金波湛湛着花黄。普天恰祝如恒寿,风露先披上苑凉。臣介福恭和。”下钤“介福”白文方印。

《月中桂兔图》局部
此图以墨笔绘圆月,月中玉兔以干笔写皮毛,焦墨点睛,形象生动可爱。桂树以墨笔绘枝、叶,笔法细腻老道。桂花以桔黄色点染,其温暖的色调为冷月寒宫增添了几许暖意。
全图布局紧凑,色墨运用巧妙,极富情趣。画作题诗中“冰轮”、“兔轮”、“广寒”、“重轮”等语,皆为月亮与玉兔的隐喻,以诗歌的形式烘托画面主题,从而巧妙的将诗、书、画三者紧密结合,把月中玉兔、桂树的优美传说演绎的美轮美奂,实为一件精美的风俗画作品。
此幅上除了蒋溥的画及自题诗外,还有乾隆皇帝的御制诗和刘统勋、董邦达等大臣的应和诗,从中可见乾隆皇帝对汉民族传统习俗的承袭,和他与臣僚之间以诗画共度中秋的雅集场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6 09:05:48 | 查看全部

《秋游赏月图》扇页,明,程嘉燧绘,金笺,设色,纵16.6cm,横51.3cm。
本作又名《柴门送客图》扇页。扇页有自题:“庚辰七月晦。孟阳作。”钤“孟阳”方印。
“庚辰”是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作者时年76岁。

《秋游赏月图》局部
这是幅气韵清和的小品画。绘明月高悬的晴朗夜,高士乘舟离岸,友人倚柴门相送的情景。此图虽然树木笔笔松散,枝叶交待不清,人物形象简约概括,不拘泥于细节,但是,作者画意不画形,于逸笔草草中画出了清和萧淡的意境。全图行笔劲峭,具有程嘉燧晚年的绘画风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