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9|回复: 0

对一个小土丘的痴望

发表于 2017-10-27 07:43:5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首页/每日好诗
对一个小土丘的痴望
作者: 一苇渡海 2016年06月16日09:22 浏览:2806 觉得不错,我要 赞赏
题记:2009-2010

▼〓█

它了解我,胜过我了解自己。

它知道我从哪里来,往哪里去。

它懂得我的矮和小,不等于猥琐、自怜。

它懂得我继续的矮和小,

不等于厌倦、自弃。

几十年,它代替了我孤寂的身影,

扮演了我浑茫的表情。

现在它清晰地表明了我:

放弃耸立的恶念,归于心灵的平坦。





推荐语:

   

这首短诗写得相当朴素,涉及的场景也很透明,几乎一览无余,但它本身牵涉到意向性空间却并不浅陋;可以说,在短小的篇幅里,这首诗的意图展现得相当深邃。这是一首关于自我和存在的诗,它抒写的是,生命的个体如何在这卑微而晦暗的日常存在中寻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并在那里重建自我的信念。诗人写到了普通人的生存形象:卑微和平凡。通过“矮和小”,它们深深塑造了“我孤寂的身影”。但就像爱尔兰诗人希尼在奥登的诗歌中指认的,诗的神圣的功能在于它可用于灵魂的“测量”。诗,可用于生命绝对的镜像。在这首诗中,诗人深知卑微对人生的遮蔽,但也知道生命的真意在于,我们应该有能力建构一种心灵的秩序,以避免生命中美好的那一面渐渐混同于“猥琐和厌倦”。最后,诗人想展示的是,灵魂的从容,或者说“心灵的平坦”或许是人生中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这首诗的主题,从动机上看,观念色彩相当浓郁,弄不好,很容易堕入抽象的说教。但本诗中,诗人的倾诉,基本上是有效的。这首诗的成功得益于诗人对叙事语调的老练的把握,以及诗人在无名的小山丘和人生的孤独之间建立起的那种简练却寓意丰富的隐喻关系。(特邀点评人:臧棣)



每日好诗栏目主持:孤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